新常态下我国外贸转型升级之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19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货物贸易规模全球领先,服务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已成为名副其实贸易大国,正在推进贸易强国的建设。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伴随着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外贸发展方式以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贸易为主、主要依赖劳动力、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优势带动外贸増长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国际市场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增强,外需萎缩、贸易摩擦加剧,同时,发达国家引领的新一轮制造业全球产业链分工促使国际贸易规则重塑,一系列因素加剧了我国外贸发展的下行压力。传统的依靠低价竞争和劳动力密集型竞争模式的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促使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中高端商品出口比例,开始着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时期,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为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动力由低成本生产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与科技驱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常态阶段,我国各部门经济发展都将出现新的态势,并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新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从传统比较优势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转变等新的特点,呈现出适应经济发展的外贸新常态。同时,经济新常态也为我国对外贸易转型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新常态下,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外贸发展模式创新、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外贸竞争力,巩固出口份额;另一方面要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优化外贸布局,加快外贸新优势培育,推动外贸多元平衡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是外贸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研究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分析外贸发展呈现新特点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
(2)立足新常态下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起主要作用的科技创新、产业优化升级两因素的相互促进、互动影响关系,研究新常态下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对新常态下外贸转型升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1)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有芄特殊的内涵和特点,系统梳理新常态下我国外贸的特点、成因及影响效应是新时期下外贸转型升级研宂的理论基础。
(2)新常态下,我国需要培育、发挥科技创新及产业优化升级的比较优势,以附加值高、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外贸发展。从外贸转型升级视角研究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与对外贸易的有效互动影响机制,对于探寻新常态下外贸转型发展的新道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基于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与对外贸易的有效互动,通过产业价值链攀升和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探索在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路径和对策,以加快贸易强国的建设。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新常态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埃里安在201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重新定义了“新常态”一词,认为新常态是用以描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低增长与艰难复苏态势。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用“新常态”描述当前新周期中的我国经济发展,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现已成为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高度概括。“新常态”的“新”在于与以往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不同,“常”则意味着我国经济即将进入的这种新发展状态将会相对稳定地维持一定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着超高速增长,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的背后是对资源、环境的简单粗放式利用,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渐显现,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需要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阐述了我国“新常态”的特征,主要特点为: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政治、社会建设都呈现出新态势。新常态的具体表现见表2-1。

...........................

2.2理论基础
2.2.1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只要该国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效率不同,即存在相对而言比较强的部门,则该国仍然存在着比较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各个部门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比较而言优势更大的部门是该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本着“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即每个国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从中获得收益和实现节约社会劳动力。“比较优势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差异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贸易双方贸易结构的不同。比较优势理论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带动世界各国产业生产水平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2.2.2新贸易理论
二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相对稳定,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与战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难以做出有力的解释。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针对传统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的战后大量贸易发生在具有相同生产要素禀赋的发达国家间的现象,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角度来分析比较优势,提出了基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不完全竞争的贸易结构决定理论。
............................
3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及正负效应分析...................12
3.1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12
3.1.1从中高速增长回落到低速增长...................12
3.1.2外贸新业态与服务贸易比例有所增加...................12
4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22
4.1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22
4.1.1对外贸易政策............22
4.1.2经济发展水平............22
5新常态下我国外贸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27
5.1我国外贸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7
5.1.1外贸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7
5.1.2外贸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7

6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6.1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
经济新常态为我国对外贸易转型从増长速度、发展导向、驱动要素、与产业结构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路径。
6.1.1由高速规模扩张转向中低速效益增长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速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外贸规模与数量迅速扩张。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后,进出口增速发生明显变化,先后呈现出大幅下降、低位徘徊的特点,外贸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对外贸易进入增速换挡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阶段。
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要求经济发展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单纯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不符合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要求。转方式,“外贸增长方式”到“外贸发展方式”观念上的转变,需要我们降低外贸依存度,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合理降低进出现顺差,平衡国际收支,这就要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赖,适应外贸增速的下降;调结构,就是要优化外贸商品、内容结构,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减少低附加的加工贸易比例,这就使外贸转型先伴随着总量的下降。
........................

结论
新常态发展阶段为我国对外贸易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立足新常态下我国外贸的新特点以及外贸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相互促进、互动影响关系,培育、发挥科技及产业的比较优势,以附加值高、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及科技创新促进外贸发展,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优化外贸布局,加快外贸新优势培育,推动外贸多元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新常态下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本文对新常态下我国外贸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价值链调整与重构、国际贸易格局不稳等国际因素,以及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前期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新常态下国内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外贸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加快,发展速度由中高速回落到低速,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外贸新业态与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程缓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经济体贸易不断扩大。
(2)新常态下外贸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外贸的增速换挡将促使我国发展其他经济驱动力,改变过分依赖进出口部门拉动经济增长发展模式,注重内需和外需的平衡,推动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会推动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工业制成品比例下降,有利于新常态下我国的去产能进程,降低环境资源约束压力适度。同时,新常态下外贸结构调整伴随的总量下降,又会影响我国经济基本面,在其他经济驱动力发挥优势之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外贸结构的转型,也不利于我国过剩产能输出,增加了去过剩产能压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