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抢救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643 日期:2025-04-1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骨科;多发伤;抢救;治疗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多发伤具有伤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所以做好救治工作非常重要,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成为外科急救的重要任务,笔者自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通过对142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现将急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2 例病人中,男118 例,女24 例;最小年龄14 岁、最大年龄86 岁。其中颅脑损伤并多处骨折78 例,骨盆、腰椎骨折并腹部脏器破裂伤41 例,胸及其他多处损伤33 例。开放伤96 例,闭合伤56 例。致伤因素:车祸伤102 例,坠落伤28 例,砸伤12 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组伤员入院时多表现为意识模糊、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皮肤潮湿、四肢厥冷,脉搏快而细弱,收缩压在8 kPa以下,有13 例病人血压测不到,并有巨大的腹膜后血肿,伴有腹痛、腹胀、腹壁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 结果
  本组142 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27 例(86.56%)。死亡15 例,死于事故现场6 例,死于抢救室4 例,颅脑损伤2 例,心脏与大血管损伤1 例,严重肝脾损伤1 例。住院后死亡5 例,高位截瘫3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 例。
  3 讨论
  多发伤系指在同一机械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较严重的创伤,而这些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是属于严重创伤者[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及生产事故造成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越来越多,在损伤中,大多因伤势严重、病情危急、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约60~90%的病人处于不同时期的休克状态。治疗上应分秒必争,对多处损伤同时存在患者,可分组同时手术,如患者有严重的颅脑外伤,胸部和腹部脏器损伤,四肢严重损伤同时存在,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降低并发症,积极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1 判断伤情,实施抢救
  对多发生的患者要重点检查,全面系统分析,对各损伤的部位及严重性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转运伤员,脱离受伤现场。原则是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护功能第二的原则。病人入院后抢救生命,妥善处理,优先处理休克、内脏损伤及大血管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损伤,本组患者38 例有意识障碍者伴有瞳孔的改变,常为颅脑损伤。开放性气胸要封闭伤口,固定加压包扎,活动性出血,选用简单有效地止血带止血等,骨折妥善固定患肢,防止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彻底清理后,根据病人伤口感染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决定伤口一期或延期闭合、骨折内固定等。对可疑部位要重点检查,必要时复查,早期进行胸穿、腹穿检查,对女性患者进行腹穿时要注意月经史、妊娠史,1 例妊娠2 个月女性患者,腹穿出血性液体,经B超检查确诊。进行床旁彩超和X线等必要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制定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3.2 输血、输液
  立即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对绝大多数病人行大隐静脉切开术,应用加压输液,以提高抗休克治疗效果。补液采用平衡盐溶液和生理盐水,对绝大多数病人行大隐静脉切开术,应用加压输液,以提高抗休克治疗效果。 做到输液速度快,液体量大,在最初30~40 min输入液体2000~2500 mL后,再给予输全血,维持有效循环,单纯葡萄糖溶液不能有效的维持血浆渗选压及血液电解质浓度,抗休克效果不满意。
在大量输血、输液的同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及尿比重的变化,每小时尿量达30 毫克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指标,保持流质导尿管的通畅,并作好记录。对有少尿者应用利尿剂,要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除呼吸道梗阻,及时改善缺氧状态,给予持续高中流量吸氧(4~6 L.min一)。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以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遇有昏迷患者或喉头水肿者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常伴有胸部损伤,本组患者有23 例血气胸、肺损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表现。本组患者有2 例气管插管,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后拔管。
  3.4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休克患者常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动脉血内氢离子浓度增多,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应用碱性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静脉推注50 g’L。1碳酸氢钠200~300 mL,因为50 g’L一碳酸氢钠100 mL,相当于生理盐水400 mL,适用于快速扩容和老年患者。
  3.5 应用升压药物
  采用多巴胺20~60 mg加入平衡盐溶液或50 g-L。1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滴注,根据血压的变化调节液体的速度,一般静脉滴注多巴胺30 min后,收缩压可回升至12 kPa以上,脉压差增大至4 kPa。
  3.6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经临床试验以证实,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可降低死亡率。首选地塞米松2~4 mg’ kg-1加人液体内静脉滴注,激素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治疗中,能使机体对儿茶酚胺产生耐受性,有预防休克恶性循环的作用,血压稳定后立即停药,24 小时不能大于200 毫克,防止抑制机体的免疫机制,产生应激性溃疡及发生感染等副作用。
  3.7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尽快提供血源,实施麻醉,进行确定性手术。做好手术治疗前准备,如备皮、备血、名种皮试等。及时处理伤口,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伤口给予止血、止痛等治疗。做好骨折病人的处理,四肢骨折的病人要注意肢体的位置,防止移位,必要时抬高患肢,处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3.8 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本组患者有2 例死于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多发性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多发生在伤后的当天或数天,做好预防治疗至关重要。感染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常规应用三联用药,联合应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每日补充必要地热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氮的平衡,改善全身应用状况,术后7 天应用全胃肠外营养之后改进要素饮食的治疗。故加强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在抢救外科严重多发伤的病人时,一是要体现出急;二是要体现出救伤的原则。要安排好先后顺序,需要各科室大力协助,有时可涉及多个科室,应严禁互相推诿,要求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娴熟的抢救治疗技术,做到迅速、准确、果断、全面地给予伤员最有效地直接的紧急抢救,紧急处理。使各项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实施,先重后轻、循序渐进地进行抢救治疗,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公良,赵连璧.主编.野战外科学[M].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36-7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