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 例,均为男性,年龄19~43 岁,平均年龄25.4 岁,36 例均为电锯,电刨伤所。食指指背组织缺损18 例,中指9 例,环指6 例,小指3 例,其中伴伸肌腱部分撕裂缺损12 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 cm x1.8 cm~6 cm x1.4 cm。
1.2 皮瓣特点
静脉皮瓣成活过程:①开始时皮瓣较苍白,如护理得当,8~12 小时后皮瓣呈紫红色,以后逐渐变红色;②皮瓣容易出血、水肿,少部分起水泡。
2 护理
2.1 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手术焦虑,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第2~5 指指背软组织缺损较大,患者疼痛难忍,伤情重,求治迫切,同时又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2~3 周,饮食及大小便均需要人照顾,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对此,应用良好的言语,热情和蔼和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并举出一些手术成功的例子,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增强了治疗疾病和战胜困难配合治疗的信心,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2 术后护理
2.2.1 合理使用止痛药
疼痛是术后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因皮瓣供区,受区是用同侧掌背皮瓣。因此,疼痛易造成掌静脉皮瓣血管痉挛,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故应合理使用止痛药,术后按医嘱给予尼美舒利片100 mg,口服,每日两次,连用2~3 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曲马多100 mg肌注,由于合理使用止痛药,36 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后因疼痛造成掌静脉皮瓣血管痉挛。
2.2.2 患者最好放置单房,便于休息,环境整洁,每日一次紫外线照,室温保持在24~26 ℃。 2.2.3 吸烟者嘱戒烟,吸烟可引起小血管痉挛而影响治疗。
2.2.4 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3 周,用枕头把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避免患肢过高或过低导致皮瓣内动脉供血阻力增加或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皮瓣缺血或淤血;以保证皮瓣存活。防止患肢受压。
2.2.5 皮瓣的护理
根据皮瓣的特点,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禁在患肢上行静脉穿刺,禁在患肢上测量血压。主要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的充盈度及皮瓣肿胀情况。皮温的测试可提示皮瓣循环情况,应注意保暖,术后两周内保证室内温度在25~28°C之间,冬天,皮瓣局部采用红外线灯烤照射,保持温度与正常皮肤温度相似。应用烤灯时切忌直接照射在皮瓣上而增加皮瓣组织的耗氧,导致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或皮瓣烫伤。
2.2.6 皮瓣血运观察
术后每0.5~1 h观察1 次皮瓣颜色,皮温,毛细血管反流时间和肿胀情况, 若皮瓣由红润变为苍白或花斑状、皮温下降3~4 ℃、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延长 至3~4 s,指背张力逐渐降低,系动脉危象;若皮瓣由红润变为 暗红或暗紫、皮温逐渐下降1~2 ℃,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1 S、指背张力逐渐增高、严重时出现水疱,系静脉危象;若指体由灰暗变成洋红色继而变成紫黑色、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消失,系动静脉同时栓塞。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6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10 d左右血液循环稳定后即指 导患者患肢功能锻炼,2 周后指间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之后逐步开始主动屈伸,术后3 周开始行抗阻力训练,并逐步加大。本组病例经上述锻炼后术指功能恢复良好。
3 护理体会
综上所述,掌背静脉皮瓣逆行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成活的关键是根据创伤面积及创伤特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合理使用止痛药,做好皮瓣的护理,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处理好制动与功能训练。
参考文献
[1] 何志晶,汤盛饮,吴其常,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7(31):421-423.
[2] 李雪萍,梁小玲.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1):989-990.
[3] 麦凤莲.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部分组织缺损5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16):73-74.
[4] 于春霞,陈青风.手外伤功能的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1,5(24):2723-2733.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