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单侧肾囊肿18(男6,女12)例,年龄35~72(平均48.6)岁,均经彩色B超,IVP和CT确诊. 肾囊肿部位为左侧13例,右侧5例,单发囊肿14例(2例行囊肿穿剌硬化剂治疗复发),多发囊肿4例;囊肿部位于肾上极15例,下极3例;囊肿直经6.5~11.2(平均6.8)cm. 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腰部隐痛或不适. 全部患者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 术前晚清洁灌肠,全身麻醉,术侧向上侧卧位,腰部抬高腰桥. 于腋后线肋缘下(A孔)处切开皮肤约2 cm,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腰背筋膜,示指探入分离腹膜后间隙,放入自制水囊(气囊尿管前端固定8号手术用橡胶手套的中指), 充气500~800 mL,维持3~5min,建立后腹腔间隙. 左手食指自该点伸入后腹腔,在手指引导下分别在腋中线髂嵴上2 cm(B孔),腋前线肋缘下(C孔)穿刺,置入5 mm Trocar,在A孔置入11 mm Trocar缝合密闭切口. 经B孔Trocar放入监视镜,充盈CO2气体. 其余两套管置入相应的腔内操作器械,根据操作需要,监视镜交替通过A, B两Trocar观察. 打开脂肪囊,游离肾脏寻找到肾囊肿部位. 腹腔镜下囊肿呈淡蓝色,在囊肿中心部位用电剪刀剪开囊壁,吸引器吸出囊内液体,将囊壁较薄处剪除,用腹腔镜取出,留置后腹腔引流管.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5~125(平均47)min,术中出血5~50(平均15)mL,肠功能恢复12~24 h,引流管1~2 d 拔除,术后3~7 d出院. 术后1例发生一过性肠麻痹,以对症治疗恢复. 术后随访3~12 mo,全部患者症状消失,彩色B超检查无囊肿复发.
2讨论
该微创手术方法,囊肿切除完全,治疗彻底;切口微小,愈合后无明显的手术瘢痕;手术时间短,一般30~60 min完成;手术视野清晰、无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一般24 h可下床活动,3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完全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和穿刺治疗的诸多缺点,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泌尿系统疾病绝大部分位于腹膜后间隙,采用经腹膜后间隙入路进行腹腔镜手术更为合理,不会干扰和损伤腹腔内脏器,但腹膜后间隙仅是一个潜在间隙,必须建立“后腹腔”才能进行腹腔镜手术[1-2]. 要成功寻找和分离出病灶的关键是充分了解并能够清楚地辨认腹膜后各脏器的解剖位置关系. 为避免损伤腹膜,应沿着腰大肌侧打开Gerotas筋膜,仔细分离肾周脂肪直到见到“红色肾脏”(肾包膜),这是腹腔镜最重要的解剖标志之一. 根据CT,B超IVU等术前检查,确定病灶相对于肾脏的位置,分清上下极后沿肾脏表面向病灶方向进行分离,寻找肾上腺或其肿瘤可在肾上极内上方的脂肪内找到,寻找肾囊肿可根据术前检查囊肿所处肾脏位置寻找. 腹膜后腹腔镜径路的特点是损伤小、恢复快、对腹腔脏器干扰小,对呼吸和循环影响相对较小,并随时可以扩大切口行其他操作,但手术成功需相对大的腹膜后操作空间. 为了达到此点,我们先在腋后线肋缘下作2 cm切口,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尽可能扩大腹膜后间隙的空间,然后在手指的引导下置入其他Trocar,防止损伤其他器官[2-3].
【
参考文献
】[1]郭应禄. 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81-203.
[2]闵志廉. 临床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614-616.
[3]刁伟霖, 张海滨, 刘建华, 等.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及肾囊肿30例临床分析[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2(4):312-314.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