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7岁. 因发热8 mo入院. 患者于8 mo前开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最高达40.0℃,无伴随症状,在当地县医院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后长期发热,时有高热,发热无明显规律,可自行下降,始终无伴随症状. 先后在数家医院就诊、住院治疗,均未能明确诊断. 入院前半月再次出现高热,最高体温39.7℃,于县医院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无效转入我院. 入院时体温37.4℃,轻度贫血貌,颈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右滑车上一淋巴结肿大,约1.5 cm×1.0 cm,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好. 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7 cm可及,质韧,无压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化验阳性结果为血常规WBC 2.0×109/L, RBC 2.3×1012/L, PLT 30.0×109/L;血沉128 mm/h;B超示脾大(肋间厚54 mm,肋下长70 mm);肝功白蛋白/球蛋白<1. 尿、大便常规正常;HbsAg,AFP,RF,抗0均阴性;多次血培养均阴性;血及粪中未查到疟原虫;球蛋白醛试验弱阳性;球蛋白水试验阴性;肥达外斐反应阴性;骨髓象正常. 入院初步诊断:发热原因待查、脾大、脾机能亢进. 曾先后用多种抗生素及诊断性抗痨治疗均无效,遂取右滑车上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 诊断清楚,患者放弃治疗出院.
2 讨论
霍奇金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容易误诊. 发热、盗汗、消瘦是常见临床症状. 淋巴结肿大好发于颈部、纵隔及腹膜后. 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少见[1]. 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该患者辗转数家医院,长达8 mo不能确诊. 造成长期误诊的原因:①早期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不能及时发现病情. ②霍奇金病少见滑车上淋巴结肿大,且即便肿大也比较隐匿,不容易被发觉. 因此,缺少淋巴结肿大这一重要体征,使得霍奇金病不能确诊.
【
参考文献
】[1] 丁训杰,应韶旭.淋巴瘤[A]. 见: 陈灝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 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86-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