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营养状况关系的研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889 日期:2025-03-04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营养不良的机制。方法 对64例FGID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36例,非营养不良组28例)和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同时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FGID营养不良组的瘦素水平〔(2.39±1.35) μg/L〕低于非营养不良组〔(4.80±1.51) μg/L〕和健康对照组〔(4.92±1.42) μg/L〕;各组瘦素水平与各营养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FGID营养不良有关。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疾病;瘦素;营养状态;老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malnutri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FGID). Methods Levels of serum leptin in malnourished group (36 cases), non-malnourished group (28 cases) and healthy elderly control group (30 case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serum leptin level in malnourished group [(2.39±1.35) μg/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n-malnourished group [(4.80±1.51) μg/L] and healthy elderly control [(4.92±1.42) μg/L]; Serum lept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utritional parameters. Conclusion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FGID.
  Key words: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leptin; nutritional status; elderly
  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FGI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众所周知,老年FGID患者除胃肠道症状外,常常存在消瘦无力、精神萎靡等营养不良表现。营养不良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可能影响病程演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FGID患者的血清瘦素(LEP)水平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入选对象 为2002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老年科门诊、病房就诊,诊断FGID患者共64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5.9±6.8)岁,其中男45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肿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近期未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无激素类药物使用史。另选30名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7.1±7.1)岁,男20例,女10例,符合排除标准。
  1.2 诊断标准及分组 FGID诊断根据1999年RomeⅡ诊断标准[1]。分组标准:将体重指数(BMI)&<20,且理想体重百分数(IBW%)&<90%,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10 mm,上臂中部臂围(MAC)&<24 cm,血清白蛋白(ALB)&<26 g/L,总淋巴细胞计数(LYM)&<1.2×109/L等6项中有3项符合归于FGID营养不良组(A组),共36例,男26例,女10例;其余归于FGID非营养不良组(B组),共28例,男19例,女9例。30名非营养不良的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3组患者年龄、身高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1.3 测量指标和方法
  1.3.1 检测前1天晚19:00起禁食,次日晨6: 30~7: 3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4℃离心,离心半径20 cm,3000 r/min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萤光法测定血清LEP,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B。
  1.3.2 由固定专业医生规范测量身高、体重、TSF、MAC。根据测量结果计算:BMI=体重(kg)/身高(m)2,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理想体重百分数(IBW%)=(实测体重)/(理想体重)×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组间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P&<0. 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血清LEP水平以及其他各参数比较 A组与B组比较, LEP、TSF、MAC、ALB、LYM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A组患者的 BMI、IBW%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与C组比较显示,A组患者的MAC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间LEP、TSF、ALB、LYM、 BMI、IBW%比较差异更加显著(P&<0.01);B组与C组比较,B组ALB显著低于C组(P&<0.05),其他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证明FGID患者伴有营养不良时血清LEP水平明显低于不伴有营养不良的FGID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而非营养不良的FGID患者与正常人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血清LEP水平与是否患有FGID无关,而与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关。见表1。表1 3组间各参数比较 *: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
  2.2 3组患者血清LEP水平与各营养指标之间相关分析 血清LEP水平与 BMI(r=0.801,P&<0.001)、IBW(r=0.711,P&<0.001)、TSF(r=0.565,P&<0.01)、MAC(r=0.538,P&<0.01)4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
  2.3 不同性别的血清LEP水平比较 FGID患者中,男性(45例)血清LEP水平〔(2.27±1.15) μg/L〕,与女性(19例)〔(4.62±1.87) μg/L〕,有显著差异(t=6.15,P&<0.001);在正常对照组30例中,男女之间血清LEP水平比较t=3.45,P&<0.01,说明无论是否患有FGID,性别都是影响血清LEP水平的因素之一。

  3 讨 论
  随着医学模式由简单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FGID在消化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老年FGID合并营养不良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阐明。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FGID营养不良组存在明显的低LEP状态,血清LEP水平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及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营养状态正常的FGID患者血清LEP水平与正常人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血清LEP水平与是否患有FGID无关,而与营养状态有关。LEP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带有机体营养状态的信号。在营养代谢不良时,LEP通过与其它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作为连接能量代谢、营养平衡和内分泌反应的重要环节,在营养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并且,LEP在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低LEP水平反映出患者的营养状态,是患者脂质消耗、体脂含量下降、脂肪细胞LEP合成减少的结果[2]。本研究发现血清LEP水平与4项营养指标呈明显的正相关,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老年FGID患者的血清LE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老年FGID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参考指标之一。
  老年FGID患者营养不良时血清LEP水平降低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谭守勇等[3]报道,在慢性疾病中,血清LEP水平与机体的营养状况、特别与反映人体脂肪储备的TSF相关,可能是通过LEP水平的降低,促进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脂肪的消耗,减少能量代谢,从而控制体重降低。有研究表明,体重、体脂量、饥饿状态是影响LEP浓度改变的重要因素[4]。老年FGID患者常因胃肠道本身症状,进食量明显减少,机体消耗脂肪组织,体重下降,脂肪组织LEP合成率减少。赵晓龙等[5]报道LEP的水平与自主神经调节有关,迷走神经兴奋可使人LEP分泌量增加。老年FGID患者长年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中,造成机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不仅直接影响消化与吸收,同样会影响LEP的分泌,导致血清LEP水平降低。多数研究认为在人和大鼠的空肠和结肠中有LEP的受体存在[6],老年FGID患者营养不良时LEP水平的降低,必将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就老年FGID营养状态而言,血清LEP水平与营养不良之间可能存在恶性循环。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患有FGID,性别都是影响血清LEP水平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认为LEP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高于男性,是男性的2倍左右,性激素是影响血清LEP的因素之一[7],与本组结果一致。这种差异与男女脂肪含量、分布不同,女性更易于积聚脂肪,以及下丘脑调节LEP产生的性别差异及脂蛋白脂酶活性的性别差异等有关。
  总之,老年FGID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确实存在低LEP水平现象,可能是脂质消耗,体脂含量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其血清LEP水平与营养指标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上可作为老年FGID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对于临床治疗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荣莱.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Ⅱ标准[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1):43-44.

[2] 张苏江,单安山.营养状况与瘦素水平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36-238.

[3] 谭守勇,谭耀驹,黎燕琼,等.血清瘦素与肺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态[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22.

[4] 陈名道.瘦素的回顾、现状与重新评价[J].现代康复 , 2001,5(7):8-11.

[5] 赵晓龙,朱兆华.瘦素:一种潜在的胃肠道激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30(1):13-16.

[6] 伍早安,郭庭杰.瘦素在胃肠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4,47(5):301-303.

[7] 张予蜀,袁 捷,张振玉,等.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1):49-51.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