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优质牧草新品种龙牧引1号的主要性状、饲喂效果和栽培技术,以为该新型牧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牧草新品种;龙牧引1号;性状;应用;栽培技术
龙岩市畜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稳定发展,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生猪、优质家禽、肉兔产业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牧草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不仅为畜、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必需的氨基酸,还提供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和生长必需的酶类,是低成本、高价值的饲料来源[1-2]。优质牧草新品种龙牧引1号系2003年引进的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草本植物,具有叶量大、产量高、生长势好、再生力强、品质优良、质地柔软、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等特点,适合猪、牛、羊、兔、鹅等畜禽饲喂,是一种可替代象草、杂交狼尾草的优良新型牧草。
1品种特征特性
龙牧引1号牧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草本植物,植株丛生,株型直立高大,根深叶茂。一般每株有效分蘖可达40~50个,经多次刈割或在肥水条件充裕的高产栽培条件下,有效分蘖可成倍增加,高则80个以上。每个分蘖茎节约有15~20个节间,叶片互生、披针形,叶长60~120 cm,叶宽4~6 cm,叶色较浓绿,质地柔软。
2产量表现及再生能力
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本所试验地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进行龙牧引1号与矮象草、杂交狼尾草品种比较试验,测产结果表明,龙牧引1号的鲜草产量达131 340.0~139 672.5 kg/hm2,较矮象草增产20.3%~23.5%,差异十分明显;比杂交狼尾草单产提高4.1%~6.5%,产量表现相当。龙牧引1号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达225 t/hm2。且再生能力强,每次刈割后基部饱满的腋芽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2~3 d就能萌发,再生萌发速度明显快于前2个对比品种,高温高湿条件更有利于其再生生长。
3营养品质及适口性
龙牧引1号牧草叶量丰富,叶质鲜嫩,不仅粗蛋白含量高而且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可替代部分精料,能减少精料的用量并降低成本。2006—2007年在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祥源养猪场试验,龙牧引1号牧草经过打浆后,其质地柔软,适口性好,配以精饲料喂养生猪,比用杂交狼尾草喂养可提高青饲料的利用率和生猪的采食率。其营养品质经检测分析表明,营养品质中关键指标牧草粗蛋白含量,龙牧引1号的粗蛋白14.36%,比杂交狼尾草高出5.6%。
4适应性及抗病虫害特性
龙牧引1号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适应于砂壤土、红黄壤土等多种类型土壤,在闽西山地、旱田均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保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经近几年试种均无病虫害发生。
5饲喂母猪的效果
试验地点在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祥源养殖场内进行,试验母猪为2~8胎长大二元母猪,哺乳期28 d,实行以周为单位同时断奶,断奶母猪按周随机饲养在空怀舍,每栏3~8头,并按断奶先后顺序依次设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由此循环往复,每组设计3次重复。参试母猪(配种)共70头次,其中分娩母猪60头次,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率提高2.01%~3.21%,窝产仔数增加0.75~1.25头,窝产活仔数增加0.85~1.40头。其中试验Ⅱ组的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Ⅰ组的分娩率、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
6饲喂菜猪的效果
龙牧引1号牧草饲喂生猪的采收期应控制在株高100~130 cm时最为适宜,牧草刈割后打浆,配以精饲料直接投喂,2次/d。饲喂菜猪试验结果如下:体重35 kg以内的菜猪,体内各部分的功能不完善,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很不健全,抵抗力弱,对各种营养需求都十分迫切,对蛋白质、钙、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更甚,此阶段一般以精饲料为主,不喂青饲料。体重达35 kg以上的菜猪,体内各部分的功能已完全正常,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增强,抗逆性、适应性大大提高,增长速度快。此时,每天每餐喂1~2 kg左右鲜牧草配以精料,直至出栏。
菜猪喂养青饲料,每头每天可节省精料0.25 kg,按市价精料2.4元/kg计算,每头每天可节约成本0.6元。菜猪喂养青饲料后,肉质具有香、甜、嫩,口感极佳。
7.1建园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的缓坡地或田地作为生产基地。如能选择在畜禽牧场周围,利用畜禽粪便进行生态栽培则较为理想[3]。种植前应进行全面清园,清除杂草,修整好运输机耕道路、田畔等。
7.2整地开沟
种植前应碎土整地,深翻土开好沟系,特别对于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更要开好排水沟。
7.3扦插定植
定植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以气温基本稳定在12 ℃以上就可进行,一般从2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秋植宜于9—10月进行。种植时选取带芽成熟茎节进行斜插或平埋。密植规格30~50 cm×50~80 cm。用种量约1 500 kg/hm2。
7.4合理施肥
用腐熟的猪、鸡、鸭、牛粪30~45 t/hm2作基肥。定植后15~25 d进行第1次追肥,用复合肥150~225 kg/hm2加尿素75 kg/hm2,每次刈割后追施化肥,用量与第1次相当,具体应视土壤肥力状况及生长量而定。
7.5田间管理
主要是分苗期、生长期和越冬期管理。苗期因苗架小,又正值温暖多雨季节,应以防除草害和攻苗架为主;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施肥促进早发。进入生长期后生长量大,对肥水的需求大大增加,此时应保证肥料、水分的供应,尤其是每次刈割后应及时予以补充[4]。越冬期主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以老蔸留茬越冬,用干稻草或刈割晒干的牧草覆盖在蔸口上,也可用塑料地膜或培土覆盖。
7.6间种轮作
用印度豇豆、金花菜(南苜蓿)、多花黑麦草等豆科或其他禾本科牧草进行间种轮作。
7.7收获和利用
龙牧引1号主要以茎叶刈割青饲为主,刈割时期依饲喂畜禽而定。饲喂牛、羊等大型牲畜可待生长至150 cm左右刈割,用作生猪饲喂可在120~150 cm刈割,用作饲喂兔、鱼宜在80~100 cm草质幼嫩时刈割。一般刈割供草时期从5月中旬(第1年)至12月上旬(第2年开始供草会提早1个月),1年可刈割4~5次以上(饲喂兔、鱼等小型草食动物刈割次数可增多)。有条件的可进行干草调制或调配青贮利用,以调节供草高峰与牲畜饲喂的矛盾。刈割后留桩高度要适宜,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再生和产量,适宜的留桩高度为离土面5~10 cm。每次刈割后要进行中耕施肥。
8
参考文献
[1] 万国栋.河西走廊东部野生禾本科牧草资源及其评价[J].草业科学,2002,19(4):22-24.
[2] 吴韬,岳献瑜,刘菊珍.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利用[J].养殖与饲料,2006(11):40-41.
[3] 赵明坤,罗天琼,陈燕萍,等.野生禾本科牧草利用方式初探[J].四川草原,1997(2):20-23.
[4] 牟琼,吴佳海,尚以顺.抗逆高羊茅“98-1”的选育、鉴定及丰产栽培技术[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4):306-30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