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苹果园;土壤质量现状;建议;陕西延安
土壤是种植业的基础,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延安市区域化国际大果业,生产优质果品的基本条件[1]。必须创新思维方法,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强苹果园土壤质量建设,为苹果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1延安市苹果园土壤质量现状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苹果产地生态环境优越。各项气象指标均在苹果种植最适宜区范围内,9项环境质量指标(空气二氧化硫、空气氮氧化物、水总汞、水总砷、水总铅、水氟化物、土壤汞、土壤砷、土壤铅)都小于国家标准限量值。加之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钾钙,成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2]。然而,随着“4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苹果产量质量的不断提高,果园土壤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1.1土壤有机物质偏低
有机物质含量高低决定土壤的基本性质。经对近年洛川县苹果园土样分析,全县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905%。土壤有机质分布态势是:塬地果区0.70%~0.90%,东部残塬地果区0.65%~0.80%,中北部丘陵地果区0.60%~0.70%,均没有超过1%。土壤有机物质偏低,说明土壤能源储备不足,活力不强,造成土壤微生物活动繁衍较弱,土壤结构难以改善,保肥保水性能降低,养分供给不及时,最终影响优质苹果生产[3]。
1.2土壤养分低下
土壤是果树养分供给的源与库,土壤养分的丰缺直接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和果品质量。据多年监测,延安市南、东与中北3个果区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0.070%~0.075%、0.060%~0.070%、0.055%~0.060%,除速效钾外,速效养分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总趋势是,南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北部。随着苹果产量与效益的提高,重氮磷轻钾微(肥)的施肥习惯,导致南部一些果园土壤速效钾急剧下降,被誉为富钾的黄土转向缺乏钾素,部分微量元素如铁、硼、锌、钼等的含量明显不足,开始出现生理性病害[4]。
1.3土壤水严重亏缺
干旱是延安种植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苹果生产一大障碍因素。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干旱胁迫土壤养分的释放与施肥效益的发挥,对当地苹果生产存在极为不利的影响。据对宝塔区柳林镇8龄红富士苹果进行水分供需测定,2001年苹果年生长周期耗水527.23 mm,而降水量为463.6 mm,尚差63.92 mm,相当于一场大雨。苹果树在6—8月,耗水强度分别达到4.93、3.96、2.13,土壤供水量与耗水量差距甚大。据土壤水分测定,宝塔区黄绵土田间持水量为226.9 mm,凋萎湿度55.60 mm,1 m土层内有效水只有171.3 mm。洛川塬区粘化黑垆土果园有效水分量为:64.5 mm(0~40 cm)、97.6 mm(0~60 cm )、132.5 mm(0~80 cm)、172.8 mm(0~100 cm)、353.4 mm(0~200 cm)。对于根深叶茂的苹果树来说,土壤储水显然不足。
2提升果园土壤质量的思路
2.1坚持长效机制,优化果园土壤环境
采用多种科学手段,逐步构建肥沃、生态、协调、持续的果园土壤环境。肥沃即土壤结构合理,有机物质丰富,土壤能源充足,全量养分丰富,速效养分供给及时;生态即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测土施肥、改土培肥进而建设生态果园;协调即土壤水、肥、气、热关系协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供给协调,果树根系扩展与树冠的发育协调;持续即土壤质量要保障苹果生产质量与效益的持续提高,土壤养分按照树体发育与果品生产需要持续不断供给,土壤质量持续提高,土壤的有效利率也逐步提高。
2.2按照“五化”原则,增加果园土壤投入
一是果园土壤环境生态化。通过农田投入建设良好的果树根际区系和土壤环境。二是果园投入物无害化。投入果树的各种肥料如农家肥和化肥,必须达到国标要求。农家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或无害化处理,杜绝一切有害物质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生物质肥料、化学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调节剂等进入果园土壤。三是肥料用量精准化。按照土壤容量和供肥性能,确立目标产量,计算养分投入量。有机肥施用应考虑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和土壤矿化速率,基本做到土壤有机质的平衡与有效积累。四是施肥方法科学化。施肥时期、施肥深度、施肥范围等用肥状况的选择应科学合理。五是施肥效益与土壤报酬最大化。
2.3实施5个基础5个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一是以有机培肥为基础,突出绿肥生草培肥,使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二是以土壤培肥与土壤施肥为基础,土壤培肥与各项营养调节技术相结合。三是以三要素为基础,调氮稳磷补钾配微,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实现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四是以果园为单元、配肥为基础,地块配肥与单株调节相结合。五是以巧施肥为基础,土壤质量建设紧密结合其他关键技术的落实,使土壤管理与技术推广融为一体。
2.4加强技术集成,提升技术效益
苹果园土壤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紧紧抓住土壤有机培肥与测土平衡施肥两大技术体系,将生物质肥料应用、绿肥生草培肥、沼肥利用、测土施肥、叶面喷肥、微灌施肥、调理剂与调节剂应用、土壤补水等各项土肥技术组装配套,充分发挥技术集成效应[5-6]。通过“增”(增加果园投入)、“提”(提高土壤回报率与肥料利用率)、“改”(改良土壤)、“防”(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加强果园土壤质量建设,促进现代果业发展。
3实施果园土壤质量提升工程
3.1生物质肥料开发工程
一是秸杆覆盖,实行保护地耕作。延安市农村玉米、薯类、小麦与瓜菜有丰富的秸秆和茎蔓,作为果园土壤覆盖材料,具有平抑地温、保墒增肥的功效。据试验,连续5年覆盖秸秆,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1%~12%,土壤水分提高12%~15%。二是畜禽粪便经充分腐熟后入土肥园。三是应用精制有机肥。志丹县永丰复肥厂利用本县羊粪资源制造的有机肥含有机物质高达32%,氮磷钾含量25%以上,为果园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源。四是林区沃土覆盖。五是沼肥综合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沼气池7.9万多口,每口沼气池年产沼渣约2 000 kg,沼液10 m3左右。这是生产绿色、有机果品的优质肥源。据测定,沼渣含有机质39%,含氮1%以上,含磷0.72%,沼液速效养分也十分丰富。沼肥不仅是优质肥料,而且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据试验,连续3年施用沼渣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19%。洛川、富县、宜川等县利用沼液喷洒苹果树、灌根都取得良好效果。
3.2生态果园工程
推行果园“五配套”生态模式,建设果园生草、畜舍、沼气池、水窖一体化的良性生态果园,有效推进果园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转换,充分发挥系统内光、热、水、肥、气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种植绿肥生草为果园土壤系统良性循环增加了新活力。经对9种绿肥品种研究,认定白三叶耐寒耐旱,茎蔓匍匐,适宜延安果园种植。连续3年翻压白三叶,果园土壤有机质由1.01%提高到1.12%,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48、13、17 mg/kg。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3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与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苹果树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施用量、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2003—2005年延安市农业监测站组织洛川、富县、宜川、黄陵、宝塔5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年累计实施面积达8.393 3 hm2,平均增产果品1 809 kg/hm2,增产率达13.9%,产投比为6.6∶1。
3.4节水灌溉工程
首先是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包括地膜(秸秆)覆盖,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洞穴灌式注入、拉水补灌,完善集水窑(池)和微灌设施都是很好的补水措施。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水上塬、引水上山或打井取水,建立果园灌溉系统。据西北农大在宝塔区柳林镇试验,苹果园冬灌定额36.7 mm,水肥耦合效应最好;灌水量95.3 mm,水分利用系数最高。
3.5果园土壤质量监测工程
按照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地形地貌、不同肥力建立果园土壤质量监测点,明晰果园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动态,研究不同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建立不同区域果园土壤质量基础数据库,完善果园土壤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逐步建立果园土壤质量评价体系。
4加强果园土壤质量建设的建议
4.1充分认识提高果园土壤质量的深远意义
提高果园土壤质量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延安果业持续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延安果园土壤质量整体有待进一步发展,存在的3大问题是建设优质高效果园的障碍因素。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方能见效。各级领导和广大果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果园土壤质量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只有不断付出努力,才能取得丰厚的回报。
4.2加强技术研究与推广
积极引进提高果园土壤质量新理念,开展提高土壤质量有效方法的研究。研制生产和施用适合延安市各果区不同土地与土壤类型、不同品种、不同树龄所需的配方BB肥。大力开发应用现代土肥新技术、新产品。重视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到高校深造,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家与省的技术培训。引导鼓励在职人员努力学习现代土壤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科技素质,满足果园土壤质量建设工作的需要[7-8]。
4.3实行政策性扶持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果园土壤质量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的扶持,增强果园土壤质量监测能力;建立果园土壤肥力与有机质提升项目补贴机制,明确资金补贴标准、内容、范围与规模;建立鼓励果农种植果园生草绿肥,落实秸秆还田和测土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引导果农增加果园投入,加快果园土壤质量建设[9-10]。
5
参考文献
[1] 郑振华,郝仲华,侯满伟.对陕西果业发展的再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4(1):23-24.
[2] 雷虹,张战利,文耀东.陕西省果园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初报[J].杂草科学,2005(4):26-27.
[3] 马顺利,刘建勇,张春景,等.有机质对果园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J].山东化工,2001(5):10-14.
[4] 黄婷,王旭东,王彩霞,等.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土壤质量现状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12-214,216.
[5] 卢树昌,贾文竹.河北省果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演变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5):219-222.
[6] 沈秋光,陆贻通,毕经伟,等.上海果园土壤质量分析与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2):168-171.
[7] 张北赢,陈天林,王兵.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82-187.
[8] 瞿琨.巴东长江两岸旱地土壤质量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230-231.
[9] 谭业华,陈珍.海南东南沿海崖城区槟榔土壤质量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92-94.
[10] 赵政阳,梁俊,鲁玉妙,等.陕西澄城县苹果园环境质量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222-22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