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淑英 郭中校 王明海 徐宁 王桂芳
摘要吉芸1号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芸豆新品种,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芸1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国是世界芸豆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芸豆具有耐荫、耐瘠、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改善膳食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特别是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供给的情况下,芸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出口量越来越多,已成为世界第3位的芸豆生产大国,仅次于印度和巴西。总产量超过82万t,平均单产超过世界单产2倍以上[2]。为确保中国芸豆品牌的建设,发展芸豆产业、出口创汇,不仅要保持现有优势品牌,还必须选育优良新品种,创设芸豆新品牌。
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吉芸1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于1998年从吉林松原引进的农家品种小黑芸豆混合群体中发现并选取变异单株,1999—2003年连续后代选拔单株,优中选优,连续选优;2004年决选形成稳定株系,定名为TY26;2005—2006年在本所鉴定圃进行2年产比试验,表现高产稳产;2007—2009年参加吉林省食用豆品种区域试验(芸豆组);2009年参加吉林省食用豆品种生产试验(芸豆组)。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综合抗性较好、达到育种目标。
2特征特性
吉芸1号属于亚有限结荚习性中早熟芸豆品种。植株直立型,株高44.4 cm,单株荚数17.8个,单荚粒数5.6个,荚长8.6 cm;单株产量11.4 g,百粒重18.2 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20.86 %。种籽肾形,白脐,粒色黑色,粒形整齐,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生育期86 d左右,抗旱耐瘠薄,抗根腐病,中抗叶斑病,茎杆粗壮,不倒伏,不炸荚,不落荚,产量高且稳定,适应性强。
3产量表现
3.1吉林省区域试验
2007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产量为1 762.8 kg/hm2,比对照英国红芸增产26.33%,在3个试验点均表现增产,6个试验组合中居第1位;2008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产量为2 162.8 kg/hm2,比对照英国红芸增产38.74%,在6个试验点中的5个试点表现增产,6个试验组合中居第1位;2009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产量为1 834.35 kg/hm2,比对照英国红芸增产24.97%,在4个试验点中均表现增产,6个试验组合中居第2位;2006—2009年3年13个点次区试结果,平均产量1 919.98 kg/hm2,比对照品种英国红芸增产30.25%,居参试组合第1位。
3.2吉林省生产试验
2009年参加吉林省生产试验,产量为1 800.53 kg/hm2,比对照英国红芸增产16.66%,在3个试验点均表现增产,6个试验组合中居第1位。
4适宜推广区域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吉芸1号适宜在吉林、内蒙、黑龙江等生态区种植。优质产区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宜。
5.1选地与整地
吉芸1号抗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旱薄地、坡岗地、大棚保护地、果树行间均可种植。也可作为填闲补种,一般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吉林省西部地区也可以清种。一般选禾谷类作物为前茬,忌重茬与迎茬,最好不要与豆科作物连作,否则会造成减产。为保证产量,最好进行秋翻地,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以利于保全苗、壮苗。
5.2播种与施肥
吉芸1号以条播为好,可间作、套种和零星种植,也可穴播。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晾晒和清选。可用根瘤菌、增产菌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春播芸豆以5月中、下旬播种为宜,用种量为30 kg/hm2左右。播种前结合整地施氮磷钾复合肥150 kg/hm2作底肥,开10~12 cm深的播种沟,浇透水,水渗后播种,覆土深度以3~5 cm左右为宜,覆土出现0.5~1.0 cm干土层时,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早出苗,出全苗。及时查补苗,在芸豆出苗后,如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 d内补种完毕。中后期如长势较好可不再追肥,如发现田间群体偏弱,预计不能封垄的地块,可及时追施复合肥100 kg/hm2 [3]。
5.3田间管理
5.3.1早间苗、早定苗。可以避免幼苗争水、争肥、争光,有利于幼苗个体发育。在芸豆苗三叶期间苗,要间小留大、间杂留纯、间弱留壮。定苗要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进行。一般按行距50~60 cm、株距5~8 cm留苗。
5.3.2中耕培土。一般2铲3镗,出齐苗、铲前镗1犁,间苗时铲头遍、镗第2犁,株高30 cm时铲第2遍、镗第3犁,同时封垄,开花后不再中耕。
5.3.3水的管理。芸豆在苗期耐旱,三叶期以后需水量逐渐增加,现蕾期为豆类的需水临界期,花荚期达到需水高峰。开花以后干旱易落花落荚,在开花前灌1次水,使土壤有足够水分,相对持水量以60%~70%为宜,以促单株荚数及单荚粒数;结荚期再灌1次水,以增加粒重并延长开花时间。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调节播种期,使芸豆花荚期赶在雨季。芸豆忌水淹,应及时排涝[4]。
5.3.4病虫害防治。7月中、下旬开花期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600~750 kg/hm2喷雾;7月下旬、8月上旬结荚期防治豆象,用50%辛硫酸磷2 000倍液225~450 kg/hm2喷防。
5.3.5收获脱粒。收获时最好用刀割,不要连根拔,因为连根拔除拔除根瘤还不利于培肥地力。收获期的确定很重要。面积小,劳力充足,可以分批收获,先熟先收;面积大,劳力不足,要一次收获,80%的荚成熟即可全收。收获后要及时脱粒、晾晒。收获季节,因雨季尚未过,要注意防止捂垛出芽。
6
参考文献
[1]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2-209.
[2] 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1-98.
[3] 张志清,李莉,曹静,等.英国红芸豆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3):30.
[4] 王强,张亚芝,魏淑红,等.黑龙江省芸豆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J].中国种业,2008(4):11-1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