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636 日期:2024-06-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总结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包括播种至苗期、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为适时、高效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对象;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及其他旱谷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分布也更加广泛,但是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别很大。造成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除品种的选择、栽培管理的粗放等因素外,玉米病虫害的日趋严重也是造成其产量低的重要原因。现就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病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及综合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1玉米播种至苗期
  该时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地下害虫、玉米蓟马、2代棉铃虫、2代粘虫、玉米病毒病、黑穗病等[1]。防治上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或用杀虫防病药剂混合拌种。方法:按50%辛硫磷乳油2 mL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g拌1 kg玉米种的比例,加水1 kg搅拌均匀,闷种4~6 h,晾干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及种传病害。黑穗病重发区,可用种子量0.2%~0.3%的赛力散(有效成分)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以减轻种子带菌造成的危害。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杜绝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及成虫的产卵场所,减少其越冬虫量,减轻危害程度;同时也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了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源[2]。玉米出苗后,蛴螬、蝼蛄、地老虎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采用毒饵法防治。用10 kg炒熟的麦麸或豆饼,加入90%敌百虫晶体100 g或50%的辛硫磷乳油50 mL,制成毒饵,傍晚时,把毒饵撒入玉米行间,用量为30 kg/hm2,防效很好。棉铃虫、粘虫、甜菜夜蛾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当虫株率达5%时及时用药防治,用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3.2%甲维盐·氯氰675 mL/hm2,对水450 kg喷雾。粗缩病通过灰飞虱传播,因此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滋生。在播种后,用菊酯类杀虫剂375~4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喷洒地表及田边地头,杀灭传毒媒介——灰飞虱,兼治蓟马和蚜虫。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玉米生长中后期
  该期主要防治对象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搞好健身栽培,开好田间“三沟”,以利玉米各生育期的排灌;合理密植,改善玉米生态环境;科学施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以减少菌源,防止再侵染;大斑病、小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要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为辅,病重地段实行3年以上轮作[3]。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在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或发病初期、病叶率20%时,用50%的多灵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 d喷1次;或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 0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玉米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1 000倍液,或5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玉米锈病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40%多·硫悬乳剂6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0 g/hm2对水450 kg喷洒全株,隔10 d左右轮换1次,连续防治2~3次[4]。对于玉米蚜虫,注意保护瓢虫、食蚜蝇、草蛉和寄生蜂等天敌。玉米螟严重的地区,在玉米螟卵始期至卵盛末期,当田间玉米卵量达到1~3块/百株时为释放赤眼蜂的最佳时期,隔5~7 d放1次,连放2次,总放蜂量30万只/hm2;也可利用Bt乳剂防治,用含病菌100亿/g以上的Bt乳剂3 000 mL/hm2,配成颗粒剂撒施或与药剂混合喷雾来防治玉米螟虫[5]。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当田间危害株率达10%时,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37.5 kg/hm2,或10%吡虫啉600 g/hm2加50%辛硫磷2 250 mL/hm2,按药与沙土1∶5比例,制成毒土丢心,每株丢2~3 g,防治2代玉米螟。穗期当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以上时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滴花丝,每穗2~3滴,或用18%杀虫双水剂10倍液用手持式喷雾器点心。防治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初期,蚜株率达到50%或者蚜量5 000头/百株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均匀喷雾[6]。玉米叶螨发生较重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 500倍液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汪丽华,杨春梅.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55.
  [2] 高科,美清,青青,等.玉米病虫害[J].种业导刊,2006(3):38-39.
  [3] 吕纪增.冬种甜玉米病虫害防治[J].种业导刊,2007(1):38.
  [4] 姚兰.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10(2):5-6.
  [5] 刘蕾,姚传军.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7):130.
  [6] 柏新娣,范志军,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9):36-3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