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膜多用穴播胡麻节本增效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441 日期:2024-06-11 来源:论文网
摘要在研究穴播胡麻效应表现、播种特点、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穴播胡麻的栽培要点,包括保护地膜、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一膜多用穴播胡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膜多用;穴播胡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一年覆膜多年利用的地膜穴播胡麻多茬栽培技术,是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为充分利用地膜覆盖先进技术,提高地膜利用率、节本增效而发明的一项节约地膜、减轻污染、减少耕作次数、提高抗旱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1]。因其符合少免耕节水节本增效低碳特点,已在苦水灌区得以广泛应用,并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尤其是以头茬新膜玉米、二膜玉米、三膜胡麻为核心的轮作种植制度,已成为不保灌水川区独特的节水节本增效低碳少免耕轮作模式,穴播胡麻面积已占作物播种面积的40%以上,其种植方式有单作与套种葵花2种形式,以套种为主。套种胡麻产量1 984.5~2 139.0 kg/hm2、葵花1 939.5 kg/hm2,产值达2.4万元/hm2以上,在当地农业生产上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已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技术。但在生产中还存在着配套品种多乱杂、播种质量不高、管理粗放、肥料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残膜效应的发挥。为准确掌握穴播胡麻生产水平、抗旱节水增收的效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达到完善技术规程的目的,笔者于2008年开始,进行了以品种配套、适期早播、合理追肥、病虫防治为重点的一膜多用穴播胡麻栽培技术示范,通过调查测产考种,掌握了穴播胡麻的效应表现、播种特点、群体特征,完善了技术要点,现总结如下。
  1一膜多用穴播胡麻的效应表现
  调查测产考种分析表明,残膜穴播胡麻较露地单种胡麻节水增产增收效应明显,较露地条播可减少春播灌水1次,增产17.9%。其生物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等显著增加。
  1.1生物性状
  株高平均高51.8 cm,较对照增加0.20~2.52 cm;工艺长度平均长37.10 cm,较对照增加1.10~5.20 cm;株分茎数平均0.78个,较对照增加0.1~0.6个;主茎分枝数平均5.2枝,较对照增加0.8~1.0枝,主枝分枝长平均13.6 cm,较对照增加1.15~1.85 cm。
  1.2经济性状
  过层厚度平均8.6 cm,较对照增加1.10~1.24cm;株果数平均15.4个,较对照增加0.34~5.05个;主茎果数平均11.9个,较对照增加0.72~1.40个;果粒数平均5.6粒,较对照增加0.48~2.17粒;千粒重平均6.94 g,由于追肥跟不上,尤其是磷素严重缺乏,致使粒重大多较对照降低。
  1.3产量因素
  二膜穴播胡麻产量2 194.5 kg/hm2,较露地增产30.4%、三膜穴播胡麻产量1 984.5 kg/hm2,较露地增产17.9%。构成因素中,株数平均365.85万株/hm2,较对照增加70.50万~74.55万株/hm2;茎数平均549.9万个/hm2,较对照增加4.80万~74.55万个/hm2;单株生物量平均2.05 g,较对照增加0.34~1.32 g,单株粒重平均0.68 g,较对照增加0.08~0.18 g。
  2一膜多用穴播胡麻的播种特点
  2.1地膜胡麻改条播为穴播
  胡麻传统播种方法是畜力开沟,人工撒籽播种或用木耧、播种机播种,呈条状分布,而地膜胡麻由于覆膜的限制,播种方法只能用穴播机或点播机播种,为穴状种植[3]。
  2.2地膜胡麻要适当深播
  露地种植胡麻为条播,种子分散,因种子小,顶土能力差,播种深度宜浅。地膜胡麻是穴播,种子集中,顶土能力相应提高,加上膜面开口多,地表层易干,适当加深播种,才能保证种子在出苗前始终处于湿土层中[4]。
  2.3地膜胡麻要适期早播
  露地胡麻传统的播种时间一般是4月上中旬,而地膜胡麻要提前到3月上、中旬。调查表明,3月上旬播种的产量较高,可达2 400 kg/hm2,3月中旬播种产量2 280 kg/hm2,3月下旬播种产量2 070 kg/hm2,4月上旬播种产量1 800 kg/hm2,4月中旬播种产量仅为1 350 kg/hm2。说明从3月上旬开始,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因此,要充分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抓住土壤解冻返潮期,适期早播[5]。
  2.4地膜胡麻要适当稀播
  露地胡麻传统的种植要求是密植,播种量一般在75~105 kg/hm2时方能达到丰产要求的茎数,而地膜穴播胡麻播量45~60 kg/hm2,即可满足茎数660万个/hm2以上的要求。
  3一膜多用穴播胡麻群体特征
  3.1穴播胡麻产量与单位面积茎数关系密切
  茎数小于375万个/hm2时,产量为1 327.5 kg/hm2;茎数为525万个/hm2时,产量为1 395.5 kg/hm2;茎数为600万个/hm2时,产量为2 059.5 kg/hm2;茎数大于750万个/hm2时,产量为1 654.5 kg/hm2。说明产量与茎数的关系符合单峰抛物线形,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茎数为667.5万个/hm2时,其产量水平最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2穴播胡麻分茎对产量的贡献占相当比重
  穴播胡麻主茎贡献率61.1%,显著低于露地胡麻主茎贡献率74.5%,分茎1、分茎2贡献率分别为24.2%与11.6%,较露地胡麻高2.4%与7.9%,且地膜胡麻3个以上的分茎,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率为3.1%,表明地膜胡麻在合理的播种密度内,群体有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所以,在播种量的确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膜胡麻的自我调控能力,实行精量播种。
  3.3穴播胡麻分茎数与株粒重随株数的增加呈渐变性降低
  分茎数、株粒重与每平米株数的关系以指数曲线模拟相关性较高,分别是y=3.143 9e-0.005 27x(R2=0.859 2)和y=1.437 2e-0.002 41x(R2=0.771 8)。表明分茎数、株粒重并不随株数的升高而呈线性降低,而是呈渐变性降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一个极大值。所以靠增加分茎数提高单株生产力来增加产量的空间有限,在确定播种量时,应保证足够的苗数。
  4一膜多用穴播胡麻栽培要点
  4.1保护地膜
  前季作物收获后及时覆土,或用作物秸秆覆膜,保证地膜完好[7]。
  4.2适期早播
  3月上旬开始即可播种。适时早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苗全苗壮;另一方面,胡麻在出土前就已通过春化阶段,且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可缓慢通过光照阶段,具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根系发育良好,可提高抗旱能力,获得高产[8]。
  4.3合理密植
  胡麻植株矮小,株型紧凑,适宜密植[9]。合理密植可以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均衡协调发展,达到苗齐苗壮,且单位面积内的蒴果数、籽粒数增加,从而获得高产。现阶段播量45~60 kg/hm2,可满足株数450万~600万株/hm2,茎数保证在670万个/hm2以上的高产所需。利用穴播机进行点播,在膜上穴播6~7行胡麻,1行葵花,胡麻穴行距17~20 cm,穴距12~15 cm,穴播后及时封口。
  4.4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地膜覆盖后,氮肥可通过灌水追施,而有机肥和磷肥追肥比较困难,因此,在头茬作物覆膜前要施足有机肥和磷肥,施有机肥75 t/hm2、过磷酸钙750~1 125 kg/hm2,若头茬作物磷肥不足,应通过当年基肥、追肥与叶面喷肥补充。关键是及时追肥与病虫草害防治,在头水时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即可满足所需,若土地较为瘠薄,可结合二水追施尿素75 kg/hm2,二水追肥应在现蕾前结束,切忌氮肥过量过迟,造成返青晚熟。
  4.5适时收获
  胡麻收获的适宜期为黄熟期。即当75%的蒴果和茎杆变黄,下部叶片脱落,种子变硬时可进行收获。
  5

参考文献


  [1] 杨天育,何继红,董孔军,等.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学通报,2010(1):86-90.
  [2] 王俊河,宋立泉,滕桂荣.一膜多用高产栽培体系研究初报[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0(1):38-40.
  [3] 熊飞.“玉米—马铃薯—油菜”一膜多用节本高效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7(1):28-29.
  [4] 王志奇.会宁县咸水井灌区一膜多茬利用的效益[J].甘肃农业科技,2007(8):16-18.
  [5] 胡汉民.胡麻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0(5):14.
  [6] 水建兵.一膜两用胡麻种植节本增效效果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7):5-6.
  [7] 张毅玲.一膜两茬节本增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04(10):122.
  [8] 党增春,刘耀宏,万惠娥.旱地胡麻覆膜穴播种植与节水补灌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2):12-14.
  [9] 赵崇耀,苟文峰.陕西关中西部山旱地胡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2):13-1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