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安徽涡阳
1涡阳县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因素
1.1重茬栽培现象严重
多年不轮作换茬,长期重茬种植,造成病虫害发生加重,土壤养分单一消耗,导致中微量元素缺乏,营养平衡失调,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1.2早熟品种种植面积大
由于急于腾茬,部分农民在夏大豆品种选用上不科学,往往在生产中不管品种产量高低,只要早熟就行,从而造成早熟一号、七月炸、鲁豆四号等早熟品种种植面积偏大,而产量高、品质好的中黄13、徐豆九号、皖豆23等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小。
1.3种植不科学
涡阳县农民在大豆种植上多采取等行距种植,行距过窄,一般只有20 cm左右。同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理密植的重要性,留苗密度过大,早熟品种在45万株/hm2以上,中晚熟品种在30万株/hm2以上。行距过窄,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田间郁闭,株间光照不足,捂花捂荚,造成落花落荚严重,限制大豆产量的提高。
1.4施肥不科学
涡阳县农民种植大豆的习惯是不施肥或少施肥;只施氮肥,不施磷钾肥。只有少数农户在大豆花荚期施少量尿素,用量一般为60~75 kg/hm2,使得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1.5管理粗放
往往受农村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影响,大豆田间管理往往不到位。如出苗后不间苗、不定苗,致使田间密度分布不均,苗子相互拥挤,幼苗质量差。中后期不及时追肥、防病治虫、遇旱不灌水、遇涝不除渍,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2涡阳县夏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2.1选用高产潜力大的中晚熟品种
良种是大豆高产优质的基础,是大豆高产的关键[1]。要提高全县大豆产量,就要对品种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由原来以早熟品种为主,改为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突出高蛋白品种,即由原来以早熟一号、七月炸、鲁豆四号等早熟品种为主,改为以中黄13号、徐豆9号、皖豆23、徐豆10号等中晚熟大豆品种为主。
2.2科学播种
一是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通过精选、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并用钼酸铵390~600 g/hm2拌种。二是抢时早播。争取在6月15日前播种结束,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小麦收获后,充分利用雨后的土壤墒情抢时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要造墒抢播大豆,力争早播。三是采取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40 cm,窄行20 cm。这样有利于培土和灌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大豆产量。在采取宽窄行种植时,注意选用与播种小麦同样行距的播种机,并在播种时耧腿走在小麦背垄上。四是提高播种质量。播种量75~90 kg/hm2,播深为3~4 cm,落粒均匀、深浅一致,种子着土、覆土的质量都要好[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大豆能够固氮,但固氮量有限,一般来讲,大豆固氮作用提供的氮仅占大豆生长所需氮量的30%左右,即使固氮作用能提供大豆生长所需的全部氮,但大豆生长仍需要磷、钾及微量元素。根据大豆的需肥规律和涡阳县土壤养分状况,目标产量2 250 kg/hm2地块应施纯N 45 kg/hm2、P2O5 60 kg/hm2、K2O 75 kg/hm2。目标产量3 000 kg/hm2田块施纯N 60 kg/hm2、P2O5 75 kg/hm2、K2O 90 kg/hm2。在肥料分配上,基肥应施尿素45~60 kg/hm2、过磷酸钙495~630 kg/hm2、氯化钾120~150 kg/hm2。大豆花期追施尿素52.5~75.0 kg/hm2。在大豆结荚初期和鼓粒期,叶面各喷施1次“稼福乐”等生态活性肥和0.1%钼酸铵溶液。
2.4加强田间管理
2.4.1及时间苗定苗。间苗是提高大豆产量行之有效的技术。大豆2~3片复叶时,要及时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按22.5万~27.0万株/hm2定苗。发现缺苗断垄时应在16∶00以后及时足墒移栽,补齐苗。
2.4.2及时中耕,灭茬除草。在大豆3~4片复叶定苗后,封垄前,应中耕2~3遍,达到灭草、松土、保墒、抗旱、促苗壮长[3]。
2.4.3化学除草。提倡苗后除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10%精喹禾灵乳油750~1 125 mL/hm2;双子叶杂草为主的地块用25%氟磺胺草醚225~300 mL/hm2对水450 kg/hm2,分别在五叶期内喷雾。
2.4.4化学调控。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用15%多效唑600~7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可使植株矮化,防止倒伏。
2.4.5及时防病治虫。豆蚜可用10%呲虫啉300 g/hm2或3%啶虫脒225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豆荚螟在幼虫盛发期用40%毒丝本600 mL/hm2,或1%阿维菌素225 mL/hm2对水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熏蒸防治。豆天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大豆初花期,易发生锈病、枯萎病、叶斑病、病毒病,用病毒A加50%托布津,或代森锌500~600倍液喷雾防治[4]。
2.4.6防旱排涝。开花到结荚期是大豆生长最旺盛和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同时大豆耐涝性差,受淹容易造成花荚脱落,因此应注意排涝,防止田间积水。
2.5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不仅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当荚皮干松,叶片老黄脱落后要及时收割,防止豆荚收割前开裂造成减产。机收时要掌握好时间,一般在叶片全落、植株全黄后应及时机收,减少落粒,降低烂瓣率,保证光洁度,提高收益。
3
参考文献
[1] 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等.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42-44.
[2] 谷洪军,孙伟国,王忠玉,等.汉枫缓释肥料与大豆专用肥的对比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34.
[3] 王芳,李传仁.大豆单株荚数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J].种业导刊,2008(11):24-25.
[4]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等.施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24(2):176-17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