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曙鋆 范郁尔 陈焕淦
摘要针对连云港市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现状,提出必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形式,组建一个集电话服务系统、远程视频系统、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网站系统、虚拟科技馆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以适应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技推广;江苏连云港
农业科技服务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转化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方式,如科技下乡、现场培训等,由于受时空限制、互动性弱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科技信息需求。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形式,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民及时、便捷、快速、准确地掌握科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介发展迅速。浙江省衢州市1998年在全国率先运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网络技术,借鉴公安110快速反应的形式,建立了农技110服务中心,为农业、农村、农民开展便民服务。此后,全国许多地方都借鉴浙江衢州经验,建立了本地区的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有“农技110”、“三农在线”、“农网广播”等多种形式。
2006年,农业部联合信息产业部门开通了“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农产品市场供应、价格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全国统一农技服务热线的开通,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浙江、海南、河北、北京、安徽、四川、湖北等20多个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网络的形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技术难题解答、市场供需信息、专家坐诊等服务,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2连云港市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7年开始,连云港市将“农业信息化”列为市级科技专项予以重点支持。几年来,在科技项目的支持带动下,农业和信息两部门密切配合,连云港市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基本建立起“市—县(区)—乡镇—村(涉农企业)”4级网络信息服务体系,专家决策系统已应用于生产实践,“12316”农技服务热线已经成为农民获得实用技术的一个途径,一大批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
虽然连云港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信息资源匮乏、滞后,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及共享体系不健全;三是专家库成员尚需充实。
3构建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连云港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借鉴国内已经开通以“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通过与连云港市信息部门协作,综合运用电话、网络、短信平台等信息服务手段,将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热线“12316”、“农技短信通”等单一系统整合配置,并开通“连云港市12316农业科技专业网站”,结合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构建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
3.1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
农业信息资源库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基础,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库,如果信息匮乏,就如同无源之水。信息采集是农业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基本要素,建好资源库要做好以下信息的采集:①农业科技信息。包括种植、加工、保鲜、包装、贮藏、运输等技术,初期可考虑重点以农作物种植技术为主。②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一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作为信息点,及时搜集,科学处理,准确发布;另一方面,链接周边区各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收集农产品价格行情,定期在网上发布,为当地种养大户及农产品营销组织提供信息参考。③农村政策法规信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指导服务连云港市农业,从“三农”角度考虑农业问题。
建成的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将集“12316农业服务热线”、“手机短信服务”、“专业化网站”、传统农技推广模式4套系统于一体,汇聚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法律法规、专家咨询、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提供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人工在线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专家热线由市县级专家进行电话门诊,直接为“三农”服务;短信服务通过短信平台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实现网站、热线等平台的互动,农业企业或农民通过短信就可以将信息发布到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传播;专业网站开辟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示范、12316热线咨询、短信服务、农事农情、供求信息和视频点播等栏目,宣传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适时发布农事农情,采集市场信息,建立农产品价格数据(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3页)
库,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挖掘营销商机[2]。有针对性的服务本区域的农业、养殖业龙头产业,积极合作开发农业专家智能系统,为产业龙头提供个性信息化服务,如推广水稻精确栽培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等,使得种养大户能够在网上看信息、学技术、卖产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3建立专家库和信息服务联盟
一是组织全市农业知名专家以及具有专长、特长的农业科技人员组成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专家系统,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指定专家回答,并与全省农技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科技信息化服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和农业用户选择。同时,通过建立信息联盟,实现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经营实体和农业专家密切合作,建立直通车式强大的信息联盟,将各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4连云港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预期效果
4.1提升农业服务手段
打造了一个集电话服务系统、远程视频系统、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网站系统、虚拟科技馆组成的六位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农民求助的简单化和便捷化,技术服务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服务方式的科学化和高效化。针对农业重大灾害,利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救灾和病虫害防治信息,迅速组织视频培训,指挥协调全市农业科技人员投入生产服务工作[3]。
4.2加快农业科技普及
在全市县、乡农业服务中心建立50个虚拟农业科技馆展示中心,在服务站(点)、示范村、示范园区建立100个展示窗口,免费开放。同时,各级农业部门、服务站经常组织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
4.3推动农业科技和信息进村入户
农业12316公益服务热线与共享平台搭建了一个农村科技和信息传播的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农民学习科技、获取信息的场所和服务终端,使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成为科技和信息进村入户的推动者,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化推广“最后一千米”的问题[4]。
4.4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开展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大力开展电子农务工作,以连云港农业信息网为依托,以县区、乡镇信息服务站(点)为信息发布和采集站,从而帮助农民获取技术和信息,有效促进生产和销售,使农业12316公益热线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4.5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服务引入“企业运作、技物结合”机制,信息和技术服务与农资销售相结合,以服务换市场,以市场促服务,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实现平台自我发展壮大,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李玉霞,张彬,周智男.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8):65-67.
[2] 陆利明.建设农业信息平台 开拓信息服务渠道[J].上海农业科技,2007(5):17-18.
[3] 杨悦欣.基于B/S结构的设施农业信息平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72-873.
[4] 史有国,杨子华,王玉霞.信息技术与农村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6(4):7-8.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