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有害植物葛藤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柳市镇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葛藤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葛藤;形态特征;危害特点;防治对策;浙江乐清;柳市镇
葛藤(Pueraria Lobata)为豆科葛藤属植物,又名野葛、葛根,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1]。很多地方采用其作棚架绿化或垂直绿化材料。但由于葛藤叶片茂盛,缠绕林木和作物,影响其光合作用和养分的传输,威胁到乡土物种的生存和农林业生产的安全。因此,葛藤既是一种有用的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危害较严重的杂草。现将其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葛藤长可达10 m以上。葛藤的根有2种,一种为吸收根,为须根,呈水平状生长;另一种是贮藏根,深扎土中,也称块根[2]。块根肉质肥大,呈棒状或纺锤状,表皮有较多皱褶,黄白色,肉白色。茎为蔓性生长,向右旋转缠绕生长,坚韧,富含纤维,有褐色长硬毛。腋芽萌发能力强。叶互生,为三出复叶,3片小叶菱状卵形至阔卵形,具棕色毛。叶柄基部肿大,两边各着生1对小托叶。秋季,叶腋开紫红色蝶形花。总状花序,荚果带形,扁平,密生黄色粗硬长毛。种子卵形而扁,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7—10月。葛藤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微酸性的红壤、黄壤、砂砾土及中性的泥沙土、紫色土等土壤中生长,在含有机质的肥沃湿润土壤中生长最好。因其有强大的深根系,根茎可深入地下3 m以上,抗旱能力强,苗期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可正常生长。
2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葛藤是柳市镇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全镇各地均有分布,发生面积约12.6 hm2,其中吕岙、苏吕、峡门、刘宅、张巨、西东、西西、上游、方斗岩、长丰、岙外、沙后、荷岙、湖东、旭光、沙东等41个村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目前,该植物已变成了“植物杀手”,在柳市镇公路边、山地上、湿地旁霸道而疯狂地生长,站在山脚抬头望,葛藤的身影随处可见,爬到山上,被葛藤缠绕的树木密密麻麻,眼之所及,脚上所踩,几乎全是松软的葛藤。
3危害特点
葛藤茎叶抽生非常快,能很快郁蔽裸露土面,长可达10 m以上,生长速度极快,茎蔓最快生长速度达15 cm/d,1年就可以长15~30 m。其攀附能力和覆盖能力强盛,在众多攀援植物如爬山虎、五叶地锦、南蛇藤中独占鳌头。因此,近年来有很多地方采用葛藤作为绿化材料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作为绿化材料存在局限性,只能作为大片裸地、矿山废渣场和荒坡瓦砾地的覆盖绿植,可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流失。但因葛藤生长迅速,能很快覆盖地面,若栽在乔木、灌木丛的地段,能缠绕树木,不论大树小树,一旦被缠上,非死不可,故葛藤是乔灌木的杀手,是“绿蟒”;同时,葛藤大量繁殖,还会影响森林生态景观。葛藤是落叶草质藤本植物,虽然生长季节看起来一片绿色,但霜后会变成一片枯叶,景色非常难看。葛藤大量繁殖,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葛藤叶大而密,冬季落叶后,形成了大量的枯叶,遇火极易造成森林火灾。
葛藤在柳市镇各地失控蔓延,由点到面,由小片到大面积,平均每年以20%~30%的速度扩展,已严重影响了原有植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管在山区、丘陵地带,还是在公路边、风景区、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方,均发现有葛藤危害的现象。目前,有近20%的新造林毁于葛藤的蔓延,严重破坏了林业建设成果。因此,其已成为柳市镇林业第一号“植物杀手”,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清除,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3]。
4.1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倡综合利用
当前,葛藤危害只是在植保界和领导予以了高度重视,农民只知其较难除尽,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地,至于其危害性不甚清楚。防控葛藤危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教育社会公众,使他们认识到葛藤的危害性。因葛藤的植株是良好的绿化材料,根可以制葛粉,叶可以造纸,茎可以制麻,可鼓励农民上山挖葛根、割葛藤,有条件的可开办葛粉加工厂,促使农民大量收割采伐。通过采伐,可使葛藤数量大幅减少。同时,挖掘葛藤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也是一种治理的办法,只有综合利用有害植物,才能有效地解除其危害[4]。
4.2人工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密植造林,提升防控科技水平
冬季枯叶期用人工割除的办法,把葛藤地上割除清理干净,第2年分别在4月上中旬、7月和10月萌芽长叶到10 cm左右时,全面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各1次,杀死葛藤地上部分新长藤蔓、叶子和地下部分的根。如此连续防治2年,一般即可得到控制。在调查中发现,葛藤不很耐阴,只在荒地、疏林地上不断蔓延,在密林处只能在林缘外侧向内生长20 m左右。因此,可在清除葛藤后,利用速生树种造林,并加强抚育促使迅速成林,以压制住葛藤生长。但密林林缘部分仍要每年用化学和人工割除相结合的办法予以防治控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精干的科研力量,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解决一些生产上亟需的难题,以成功实现葛藤综合控制。加强葛藤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充分研究本地植物与葛藤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它们与葛藤的竞争力、他感作用等。积极开展除治葛藤试验示范区建设,对示范区试验成功的新技术要大力推广。
5
参考文献
[1] 韦直,何业祺.浙江植物志:第3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80-381.
[2] 朱五星.大别山区具有开发前途的饲用植物——葛藤[J].中国草地,1996(6):68.
[3] 陈元胜.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45-1446.
[4] 陈雁,肖杨.外来物种葛藤的入侵与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0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