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水生观赏植物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068 日期:2024-06-07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昆明市水生观赏植物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生植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观赏植物;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云南昆明
  
  近年来,随着昆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园林水景和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水生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水生植物不断引种和栽培的同时,危害水生植物的病害种类也在逐年增加,甚至有些病害发生还很严重。尽管国内外曾有学者对水生观赏植物病害进行过一些描述[1-3],但对目前昆明市园林水景和湿地水生植物病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于2008—2009年对该类植物病害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发生特点
  1.1梭鱼草褐斑病
  病原为球腔菌,为子囊菌亚门(Aascomycotina)腔菌纲(Loculoa scomycetes)座囊菌目(Dothideales)座囊菌科(Doth-ideaceae)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sp.)[4]。该菌主要危害梭鱼草和海寿花的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和茎部。发病初期,在染病部位为褐色小点斑,后渐扩展为椭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可布满全叶。后期叶片黄化、干枯,并带有大量梭形病斑。病菌在残株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整个生长季节发生危害,8—9月为发病高峰期,在枯叶病叶多、生长茂密和阴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1.2海寿花炭疽病
  病原为炭疽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黑盘菌科(Mela-nconi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该病初期出现在叶尖叶缘,呈浅褐色小斑点,而后逐渐向叶片内扩展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斑,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在整个生长季节发生危害。在管理差、枯叶多、密植、高温、高湿和光照不足等条件下发病严重。
  1.3水竹芋煤烟病
  病原为小煤炱,为子囊菌亚门真菌(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小煤炱目(Meliolales)小煤炱科(Meliol-accae)小煤炱属(Meliola sp.)。该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为油状小病斑,以后逐渐形成暗褐色小霉斑。霉斑进一步扩大为不规则形,严重时受害部位布满煤烟状物。因光合作用受阻,受害叶变黄、变枯,最终死亡。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植株受蚜虫危害时,在受害部位产生大量分泌物和排泄物,煤烟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即借此萌发生长,使病害加重。在管理粗放、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情况下,植株丛内层、下层有蚜虫大量繁殖,煤烟病发生严重。随着冬季修剪、疏伐密株、通风透光等条件的改善,煤烟病危害减轻。
  1.4水葱黑斑病
  病原为交链孢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科(Demat-iaceae)交链孢属(Alernaria sp.)。病斑出现在茎上,初期为褪绿小点斑,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病健明显。切开受害部位,可见茎内组织为黄褐色,输导组织受损,严重时植株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水滴飞溅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秋季危害较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5荷花斑枯病
  病原叶点霉,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 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该病在荷花立叶上初为褪绿小点斑,后扩展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至深褐色大病斑,病健明显,有黄色晕圈,在浮叶上则为暗褐色至深灰色病斑,有轮纹状,其上可见小黑粒即为分生孢子器。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在荷花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水滴飞溅传播,进行重复侵染。夏季高温高湿及在受蚜虫危害的植株上发病严重。
  1.6菖蒲叶斑病
  病原为壳二孢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壳二孢属(Ascochyta sp.)。病斑初期在叶上为浅褐色小点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的暗褐色斑,着生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该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管理差,枯叶、病叶多,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病。
  1.7狐尾草斑秃病
  病原盘多毛孢,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病害初期在叶上形成浅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导致叶卷曲、干枯,严重时形成红褐色斑秃区域。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进行重复侵染。在高温、高湿、杂草茂盛、水质差、蓝藻大量繁殖的浅水区植株发病严重,8—9月为发病高峰期。
  1.8风车草叶斑病
  病原为茎点霉,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球壳孢目(Sphaeros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茎点霉属(Phoma sp.)。该病初期为针尖大小的褐色斑,后扩展为圆形、近圆形斑,在叶背的病斑有时凹陷,病健明显,其上着生小黑粒即为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时叶片变黄、变枯。在植株下层、内层通风透光差、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严重。植株终年均可带病,9—10月为发病盛期。
  1.9纸莎草叶枯病
  病原为交链孢,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科(Dematia-ceae)交链属(Alernaria sp.)。发病初期在叶尖上出现褪绿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浅褐色至深褐色段斑,纹状,其上有小霉点。在植株丛下层和内层、通风不良、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病。
  1.10睡莲褐斑病
  病原为尾孢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菌科(Demat-iaceae)尾孢属(Cercospora sp.)。该菌主要侵染叶片,也可在叶柄上发生。病斑初期为浅褐色小点斑,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斑,病健明显,受害严重时,整片叶变灰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借风雨和水滴飞溅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温暖多雨季节易发病,发病高峰期一般在8—9月。
  1.11芦苇锈病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