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良明 饶定忠 彭裕建 刘仰才 左军上 何勇 胡金谊
摘要Y两优916是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用Y58S与恢复系R916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杂交中稻;Y两优91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Y两优916是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用Y58S与恢复系R916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适应性广、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等优点,2009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赣审稻2009003)。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选育经过
1998年晚稻通过恢恢交选恢的方法,以恢复系9311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9年晚稻种植F1并混收;从2000年早稻F2代起用系谱法选至2003年晚稻F7,选目标株系与Ⅱ-32A等三系不育系测交,2004年早稻种植F1,晚稻与Ⅱ-32A复测交外扩大与准S、培矮64S等两系不育系的测恢试验,并于2005年早稻株行产比试验;2005年晚稻用该恢复株系(F11代暂定名R916)与准S、Y58S等不育系试制种。与Y58S配组组合暂定名为Y两优916。
2特征特性
Y两优916在江西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27.5 d。株型适中,叶色绿,剑叶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谷粒细长型,谷壳较薄,金黄色,稃尖无色,株高约125.9 cm,有效穗数228万穗/hm2,穗总粒数168.5粒,穗实粒数135.0粒,结实率80.1%,粒长6.6 mm、宽2.1 mm,粒型长宽比3.2,千粒重26.2 g。江西省区试2007年平均产量7 455.3 kg/hm2,2008年平为7 997.85 kg/hm2。田间未发现稻瘟病、稻曲病。2007年江西省区试米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8.1%,精米率65.8%,整精米率60.2%,垩白粒率19%,垩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4 mm,粒长7.1 mm,粒型长宽比3.4,米质达国优3级。江西省区试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结果:2007年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2008年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3制种技术
一是合理安排播差期。Y两优916在江西宁都制种,父本R916宜分2期播种,第1期在5月9日左右播种,第2期迟6 d播种;母本Y58S在6月1日左右播种。正常年份父母本在8月20日左右抽穗扬花,利于授粉和灌浆结实[1],易获高产稳产。二是培育多蘖壮秧。父本采用薄膜覆盖湿润育秧,母本采用露地湿润育秧,秧田播种225 kg/hm2,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三是适时移栽,合理肥水管理。父、母本行比2∶12,父本插栽规格为20 cm×13 cm,母本插栽规格为13 cm×13 cm。大田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并施足,早追肥,父本栽后5 d单独偏施肥1次,母本栽后15 d达到最高苗。四是人工辅助授粉。在母本抽穗20%时喷九二○ 60 g/hm2,第2天喷90~120 g/hm2,达到父母本同高或父本略高于母本的效果。搞好人工赶粉[2],在父本散粉高峰期每天用竹竿或绳子赶粉3~4次,以提高异交结实率。五是严格隔离。制种田以空间隔离为主,异品种种植间距必须大于500 m。如采取时间隔离,不育系花期与异品种花期时隔不少于25 d。六是综合防治病虫害。亲本种子做好消毒,大田氮肥早施,中后期控氮增施磷、钾肥,并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栽培技术
4月底至5月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为150 kg/hm2,大田用种量15 kg/ hm2。秧龄30~35 d,栽插密度17 cm×23 cm,每穴插2粒谷苗,插基本苗105万~120万根/hm2。确定总的施肥原则为:氮磷钾配合施用,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早施返青分蘖肥,促早发快发,尽早搭好丰产苗架;中期控制氮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和粒肥。总施肥量:纯氮165~195 kg/hm2、磷75~90 kg/hm2、钾112.5~135.0 kg/hm2。栽插后至返青活棵期结合化除保持5 cm 深水层,以促进返青活棵,同时提高化除效果;分蘖期以湿润灌溉为主,协调好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搁田;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保持1~2 cm 水层。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保持湿润,结实后期不能断水过早[3-4]。注意防止倒伏。加强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防治稻瘟病于7 月中旬用40%的富土1 号乳油1 125~1 500 g/hm2,对水750~1 125 kg喷雾,并于水稻破口前用75%三环唑300~375 g/hm2对水喷雾1 次。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用5%锐劲特悬浮剂450~600 mL/hm2 拌种;移栽前2~3 d 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75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对水喷雾,做到带药移栽;大田及时用药防治2 代灰飞虱;田间如发现病株可及时用药剂防治,用2%菌克毒克3.00~3.75 L/hm2,对水750 kg喷雾,隔5~7d喷1 次,连喷3 次。
5
参考文献
[1] 王书忠.杂交水稻新组合京福1优527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7(2):8-10.
[2] 王莉,钟乐辉,刘洪.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372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9(2):31-32.
[3] 周瑞卿.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322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53.
[4] 卢锦荣,谢秀松,廖煌忠,等.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7(6):2-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