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由于数学的学科性强、逻辑性严密,因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积极性,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数学“后进生”,如何转化 “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1.小学数学后进生的主要类型。
不同的后进生也许可以归结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日常教师、家长对后进生学习困难情况的描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法欠佳型、知识断层型、贪玩懒散型、情感障碍型。
2.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措施就是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于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在绝对自主的环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对那些无能力开展探究学习的后进生,教师们从内心就忽视了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起的作用,唯恐自己稍微的启迪、点拨就会破坏了课堂的“自主探究”氛围,因而不愿关注。此外,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由于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因此,教师的身心只能全部放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上,对那些后进生根本无暇关注。
在这样的“不愿关注”与“无暇关注”下,后进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根本无法消化,形成了学业上新的障碍,削弱了后进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课堂中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后进生的探究活动,在他们知识模糊的时候或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教师可处于引导的地位启发他们去思考,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内容。
3.培养后进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后进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与发言,这其中包括老师的讲解和合作同伴的发言。
当然,要使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在让后进生明白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基础上,老师可采用适时提醒的方法使后进生思想不走神;老师还可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听课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尽可能多的给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转……
4.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客观、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小学数学后进生由于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因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较慢。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恰当的表扬鼓励,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从而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改变后进生学习困难的状态,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创设条件,让后进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瞅住时机,为后进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减少后进生的失败感,使后进生尽可能多的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良好评价,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