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从教学实践得知,数学成绩良好者对该学科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成绩差者往往厌烦该学科的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从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趣味的情境。
一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了童话引入,展现了“小猫钓鱼比赛”的童话情节并且用象形统计图表示比赛成绩,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的形式与使用。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切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开展新颖多变的活动。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教师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新颖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生肯定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把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数学教材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创设了“乘车”的问题情境: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路过车站,看见一辆公共汽车上坐着8个人,又上来6个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列出算式“8+6”,然后让学生两人合作,用小棒代替人,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说:“把6分成2和4,2和8凑成了10,10再加上4等于14。”有的说:“把8分成4和4,其中的一个4和6凑成了10,10再加上另一个4等于14。”还有的说:“我知道怎样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要将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有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能凑成10,再进行计算。”孩子们通过独立操作、动手实践,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算法策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三、让孩子充分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类的发明离不开想象。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让孩子展开想象。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心情舒畅地去学习,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教师必须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爱学生的激情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仅以看图理解为例,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面带微笑地稍作认可,让其充满信心,再轻声鼓励:“别急,老师知道你会讲,一定会讲得对。”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正确地叙述出来了。建立起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