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阅读之美开启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476 日期:2024-05-02 来源:论文网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个年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朗读要投入
  所谓投入即要把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语言环境之中,甚至将自己变成其中的一员。读《北京,亮起来了》时,可以将自己置身于北京流光溢彩的夜景之中,看着各种灯光亮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学生能联系实际,将自己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时候,他已经投入了。
  二、读出节奏和韵律,确定重音
  朗读指导应体现指导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必要时教师要范读,并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节奏上是三顿,可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这种节奏,以更好地表现诗句的感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要读出豪壮的气势,同时注意语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加点的字读重音,语调适当拉长,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三、具体的文章把握不同的语气
  朗读时要注意区别及读好以下几种语气。
  喜:气满声高。
如读《欢庆》中“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就要气满声高地读,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爱:气缓声柔。如读《林海》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段时,就要气缓声柔地读,深切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那种爱。
  静:气舒声平。如读《轻轻地》中“小兔小兔,你轻轻地跳”一段,就要把声音压低,边读边想象,体会文中的静。
  悲:气沉声缓。如读《大海中永生》中“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就要读出那种沉重的心情,语速要放缓,语气要凝重。
  ……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我在教《假如》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轻声跟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对课文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的主体角度来看,一般先由个别读,再到小组读,直至齐读。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语文一定要用口来学,朗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