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978 日期:2024-02-18 来源:论文网

关于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关于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数学情景;课例分析;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数学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关注参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灵魂在哪里?怎样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拉出来?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课堂里汩汩流淌着的是知识,但在这里却看不到智慧的影子,寻不到智慧的足迹!为了应试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狂热追求早就淹没了对智慧的渴望,尤其是在一些生源较薄弱的学校,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知识人”已经成了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知识”与“智慧”不能等同,“知识”只能是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为了祖国的未来,学校应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将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智慧者”而不是“知识人”的责任,而承担这个责任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基于这个理念,再次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无论什么课,都应有问题情境,目的是通过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地让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理性思考,让课堂充满智慧。
  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同行们商榷。
  一、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乐于探索,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导向,课堂模式也由传统的“复习提问、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变成了“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师生探讨、总结反思”。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了数学课堂的一道“菜肴”,但是,这道菜的价值到底怎样,我们不能只考虑它的色与味,更应注重它的营养,否则,只有色与味,每个学生吃完之后,面黄肌瘦、无能无力。如果不考虑它的色与味,学生感到枯燥,也不愿品尝,所以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
  二、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情境的含义
  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中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情境不同于场景,场景只是某种场合的情景,是这道菜的色与味,而情境则是以场景为载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善于发现的教学过程,是这道菜的营养,是数学课堂本质的呈现,这其中包含着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这种认识是理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务的本质规律以及内部联系,这种精神称为理性精神)的体验等,好的教学情境能滋润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情境的功能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种形式演戏出来的数学,看上去实在是冷冰冰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和主动构建,也就难以欣赏“冰冷的美丽”,从而就难以领会数学的本质了,而问题情境是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让冰冷的数学沸腾起来,让学生从情感上亲近数学。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及现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反思,所以,现在课堂的一开始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它已经作为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必要环节,现在有的时候评课的重点是在评教师这节课是否创设了问题情境,而没有评价问题情境在这节课中是否真的起了一定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大多数教师把问题情境作为一个必须呈现的数学环节,以为把问题情境搞得越花哨越好,从而花了很多的心思去创设问题情境,也让情境的“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这个环节呈现完了,后面还是讲授新课,本质上还是在沿用旧的数学模式,事实上是给旧的数学模式穿上了崭新的鞋子,相当于“穿着新鞋走老路”,对新课程理念没有很好地把握。所以,教师要认真地理解、体会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开花、在学生的心灵中结果。
  四、对一堂数学课的分析
  下面以《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为例,对问题情景的创设谈谈感想,教师上课时先给出问题情景:
  《后西游记》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变成了CEO,好不神气,可最近因为金融危机,由于资金周转不灵,陷入了困境,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第一天投资1万元,以后每天给你投资比前一天多1万元,连续投资1个月(30天),但有一个条件:你第1天返还1分,第2天返还2分,第3天返还4分……以后每一天的返还数是前一天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1天支出1分,收入1万;第2天支出2分,收入2万;第3天支出4分,收入3万……哇,发财了!心里越想越美,再看看孙悟空的表情,心里又嘀咕了,这猴老是欺负我,会不会又在耍我?”
  教师: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孙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钱?又该返还给孙悟空多少钱,我们先来求出八戒吸纳的钱数。
  学生:(万元)
  教师:八戒该返还给孙悟空多少钱?
  学生:
  教师:这个数是多少呢?我们应该怎样求和?(让学生思考)只要我们会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如何来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呢?
  接着教师就评讲了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而讲了公式的应用。
  事实上,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将学生带入一个的结果是多少,这个数和465万元相比哪一个大的探索情境中,而此案例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场景,而没有以此场景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后面的公式推导和例题讲解事实上还是在沿用旧的数学模式,虽然也有一串问题提问,课堂气氛看上去也很好,但也只是教师把推导过程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即填空式问答,思考水平明显下降,表面上是探究,实际上是讲解,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目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师真正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这节课有没有问题情境,而是我们有没有以此情境为载体将学生真正带入一个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中,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他们成为“智慧者”。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五、对该节课情景的改进
  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现在很多的企业急需贷款,有一个企业向钱庄借钱,庄主要求:每一天借给企业1万元,而企业在一个月内,必须按下列方式还款:
  第1天还1分
  第2天还2分
  第3天还4分
  ……
  以后每一天的还款都是前一天的2倍,至少必须贷款1个月(按30天算)。
  请问:如果你是该企业的负责人,你愿意贷款吗?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
  学生:当然愿意(齐声回答)。
  学生1:每一天借进1万,然后按分还出,当然划算。
  教师:你们处事要冷静,如果这个企业你是经理,你就这样答应了?(学生沉默片刻,马上又开始讨论了)
  学生:借进来的是30万元,还出去的是分,这个结果比30万大吗?
  (学生马上开始讨论)
  学生:这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30项的和,则:分。那么,最后一天换掉的钱数是,分。
  学生:。
  教师:差不多(他们听到我的语气,感觉有点不对)。
  学生:。
  教师:(虽然他们发现了这个关系,但下面又陷入另一个困境,还是不知道答案)我们现在要求的是什么?这里还有其他的关系吗?(继续让学生思考)
  学生:是否可以列出一个方程组来求解,得到S30大约是1074万。
  教师:(同学们感到很惊讶,原来数学如此大,还是不应该贷款)大家看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了吧。那么大家继续思考,如果让你贷款10天、20天、60天、n天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怎样求呢?如果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呢?让学生完成。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与研究上,这节课的问题情境非常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个主动探索的情境中,课堂气氛既充满了“挑战味”,又自由、和谐、愉悦,整个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的讲堂,而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教师的语言既具有启发性,又不乏幽默感,是一种快乐教学法。布鲁纳提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把学生变成一个小型的书库,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会什么”更重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精神,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区柏权.试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8).
Abstract: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could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arouse students’ aspiration to knowledge by questions so as to make classroom full of wisdom and 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happiness of success, thu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effective mathematics situation; case analysis; teaching effect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