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第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第二,指导观察,教给方法。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例如中年级作文中,作文的命题本着“小”的原则,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
如让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则可以分解为写“小动物的外形”,“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多个小项。以减小难度,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 师生共同审题,找出题眼。2. 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 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 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 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再进行重点指导,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准确、生动……但无论怎样不能指导过细,以防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第三,“模仿”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十分必要的。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感悟、掌握并运用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地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风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地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在其知识范围内对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的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怎样写”。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