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追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676 日期:2024-02-15 来源:论文网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掘学科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实现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通过艺术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人脑智力全面开发,增强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下面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认识。
  高中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材内容,运用古今中外的名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名作图片等,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意象艺术时,我有意把凡高及其作品安排一课时,大量增加凡高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他各种自画像,并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这位画坛巨星,更深刻地领会和体味他的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走进欧洲绘画艺术一课的学习,我特意增加了一节课《米开朗琪罗》及其作品,他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位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大师,一张两张他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把他少年、青年和老年时期的作品都收在课件中让学生欣赏,尤其是他闻名天下的《创世纪》《大卫》《上帝的审判》都收在课件中,并向学生介绍他的创作经历,这样学生才能比较深刻的了解他。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欣赏量和欣赏面,不仅要搜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为学生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
  学生审美素养、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教者本身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教学方法,上课时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并最终取得预定的效果。把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判断试验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让他们认清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不论在绘画或者欣赏教学中,学生眼中的世界总是五彩缤纷的,面对直抒胸臆,个性鲜明、想象奇特的作品,如何发挥他们的想象,提升对美的审美鉴赏能力,是我在担任高二年级欣赏课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讲到《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一课时,我略去了色彩的基本原理等抽象、专业的理论知识,侧重于感性认识,设计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其想象力。“这几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哪一幅作品更接近客观世界的色彩?画家是怎样用色彩表现的?”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创作美的艺术作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