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661 日期:2024-02-15 来源:论文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
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1. 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 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如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 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 知道哪个词、句子。(2) 知道写出了什么?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四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在这里我们尝试读、品、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