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 教学问题 对策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在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学作文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观察、思考,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对策,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 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
1.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应试教育一直是制约中国教育继续前进的一大障碍,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高分,考到好的学校,教师的教法也主要是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应付考试,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教授一些固定的写作方法与套路来应付考试,学生所学内容往往脱离实际,对学生的一些能力培养较为欠缺。
2.教学方法的保守处理
应试教育暂时客观存在的现实,使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亦步亦趋,偶尔尝试一些新做法,但不敢坚持,不敢广泛推广,他们宁可保守传统,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技能为目标,教他们理论知识,简易操作的技巧,千篇一律的格式,千人一面的内容,无病呻吟的情感。更有甚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他们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如何拼凑讲得头头是道,并且详析评卷教师的心理:天热,工作量大,评卷教师不会把全篇文章看完,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不会细看。另外,近年来话题作文又倍受青睐,“类”与“型”的概念被师生们所接受,背几篇范文,临场“仿写”偏题可能较小,得高分可能较大,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3.学生缺乏对真实生活的体验
现代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都较好,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往往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又受到书刊、影视中不良文化的影响,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对生活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形成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二 解决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中学作文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先导,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原动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根本,决不仅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不言而喻,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便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教学行为过程的概括化,只不过是教学观念支配下的教学思维方式的外化形式而已。在作文教学中,观念的更新当属首要。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一起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搜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激发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日本教育家也说:“人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当代写作思维理论在兴趣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与心理学的结论不谋而合,即都认为兴趣来源于某种直接的或间接的需要,包括对工作的需要,对思维的需要,对交流的需要,对审美的生活的需要等。这就给我们写作教学提供了很明确的思路,教学写作应该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而激发兴趣,主要是让学生产生某种需要,使学生有强烈的写作的愿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
造成学生虚假写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缺乏写作的内容但不得不写作,结果只能是胡乱编造,为文造情;其次是命题限制太多、陷阱太多,学生奉命写作,没有自由写作的余地;再次是评价标准的误导,强调立意,强调思想,强调在作文中要表现“崇高”、“美好”,因而学生不得不放弃“平凡”,放弃“审丑”,导致作文中大量的“伪现象”。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的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这就是说,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展需要的,自觉、自主地写作,即率性写作,而不是被控制地、迎合地、被动地、失去自我主体性地写作。
参考文献
[1]管永杰.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张嘉生.中学作文教学的探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1)
[3]姜洪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