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活动中深化素质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719 日期:2024-02-07 来源:论文网

在历史活动中深化素质教育在历史活动中深化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怎样在历史活动课中深化素质教育,把历史活动课搞得富有成效?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素质教育;深化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怎样在历史活动课中深化素质教育,把历史活动课搞得富有成效,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尝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历史活动课自身的特点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教学中优化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实践性。学生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亲身实践和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各种能力。
  2.开放性。学生可以广泛地选择活动内容,灵活选择活动形式,充分满足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3.创造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大胆地创造和想象、求新、创新。
  4.自主性。这是活动课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应是活动课中的主角,学生自愿参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提高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历史活动课的这四个特点充分说明了它是历史教学中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组织历史活动课时,应始终围绕着“四性”进行活动。
  二、要把握历史活动课的目标和目的
  概括而言,历史活动课的目标和目的就是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培养能力
  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些能力的高低也是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
  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知识和智能。智能包括智力和能力。智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社会历史遗产和教育影响以及个人努力三个方面因素的产物。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素质的发展是不够健全的,知识面不太宽,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相对较薄弱。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鉴于此,历史活动课要重视学生智能的培训,通过历史活动课使学生智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育学生会做人
  教育学生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国民素质、全民素质的提高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大事。
  在历史活动课中要开展两史一情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纪念性活动,或者是采访革命前辈,或者是利用乡土史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史,革命前辈的足迹遍布各个地区,革命英烈的鲜血洒在大江南北,每个地区都有着本地区人民革命的光辉历史。在活动课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些本地区的革命活动以及本地区英烈的业绩,可以使学生从家乡的革命历史学习中发扬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高贵品质。
  三、要善于组织历史活动课
  历史活动课要强调内容丰富、充实、新颖,知识覆盖面广,组织形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使教与学呈现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新面貌。
  历史活动课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以学生群体为对象划分可分为:一是群众性活动,吸收大批学生参加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活动形式,包括全体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等。二是小组活动,按照学生的兴趣分组开展活动。三是个人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具体活动的内容可阅史书,可调查报告、独立观察等。以上三种组织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灵活运用。
  以活动内容为标准又可分为几种活动形式:
  (一)社会活动
  这类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认识,接受教育,同时培养各种能力。

主要包括:
  1.参观。参观的对象有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展览会等。参观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实物、实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长见识,接受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
  2.调查访问。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如深入群众调查、组织座谈,从中获得具体、生动的史料,获得历史知识并接受教育。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历史娱乐性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给学生以启迪。主要有下列几种活动方式:
  (1)观看历史影视。包括总库综合性艺术传播教育形式。电影、电视大致不外乎两方面的题材:历史题材和社会题材。首先,历史题材是直接的历史教育形式。如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等。其次,电视是新兴起的又一有效的历史教育手段,特别是近年来,电视剧发挥它独有的特长,采取长篇连续的方法,把一些篇幅长的历史实践分散拍摄,使观众可以利用每天分散的时间完整认识一件历史事件,如《努尔哈赤》、《唐明皇》、《三国演义》……通过视听途径,既生动逼真地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给学生以知识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历史联欢会。这类活动一般放在节假日举行,应是综合性的历史题材的活动。如朗诵、相声、说唱、歌舞等。这是属于表演艺术,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赋予丰富的历史内容,也能起到良好的历史教育作用。如《游击队员之歌》、《长征组歌》、《国际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某一阶段的历史事实,具有很好的历史教育作用。
  (3)历史旅游。利用春游、秋游、寒暑假,组织学生在当地或到外地进行历史旅游,游览历史遗址、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等。如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登封的少林寺,开封的龙亭、相国寺,安阳的殷墟,三门峡渑池的秦赵会盟台、刘少奇旧居、八路军兵站等。
  (三)利用乡土史孕育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的语言开始的。”从直接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到认识祖国的概念。故乡是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故乡史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者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习起来倍感亲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感情,如此不断深化,乡情就会升华为爱国之情,可以说一个人的故乡情愈浓,他对“祖国母亲”的感情也会愈加浓厚。例如,河南的学生学习乡土史,就会了解在久远的原始社会有云阳人、裴李岗人、仰韶人等休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而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庄子,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民族英雄岳飞等,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有名扬天下的少林寺。
  (四)操作技能活动
  历史学科的技能,主要是与思维相关的心智技能。可通过以下活动予以培养:
  1.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以历史为内容的各种教具,如历史地图、历史挂图、年表、历史幻灯片、泥塑人物……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寓教于乐,锻炼了动手能力。
  2.编辑。如《历史园地》专栏,黑板报及有关知识性、趣味性的小报,融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即有知识性,又有教育性。
  以上历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历史活动课的特点,即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增强,张桂芳,张静.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历史教学,2002(2).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main theme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throws some lights on how to deepen quality education in history activity course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story activity course.
Key words: history activity course; quality education; deepening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