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学生心理教育的分析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应当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的动力功能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是指乐观的情感,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积极的情感是智慧的影子,是心理之“车”的发动机的能源。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不仅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也逐渐培养了稳定、深刻的积极情感。
二、在课堂中多赞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方法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青少年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成长阶段,维护自尊是他们强烈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能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而经常及时的表扬一个人,不但使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教师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够。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三、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好奇心、求知欲、理论兴趣。前者反映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这种兴趣稳定地指向数学时,就会给学生带来理论探讨,深入钻研数学的学科兴趣,这种兴趣会推动学生刻苦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图片、实物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穿插名人轶事等数学史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教育界广泛应用,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享受数学的内在美,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识。例如,在三棱锥体积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三棱锥体积的推导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来,将三棱锥补为三棱柱,再由上而下 棱柱切为三棱锥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优美的动态画面,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进行直观形象思维,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运用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21世纪科技竞争激烈,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的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善于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
五、尊重学生数学的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复杂工程,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和雕塑家,有时需巧设障碍,迎战挫折。由于中学生学习程度、表现及个性等不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心态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因材施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教育,促进健康的心理形成。对于学优等生,教师不能一味地表扬他们,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而应该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阻止不健康的心态潜滋暗长,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纠正自满、骄傲的不良倾向,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栽跟头的可能性会很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讲课不听、不守成作业,长期的积累“赊帐”使他们与教学之间的要求差距越来越远,从而产生自卑或自暴自弃的思想。因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某一闪光点,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鼓励帮助他们寻找教训,迎战挫败,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进取者。
把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切实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又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