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理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媒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激发他们的参与欲,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 有以下三点:
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物理知识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物理概念的具体步骤。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四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1.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
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超级文本"。
2. 活动情景的创设
从教案到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作 了如下尝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营造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2)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猜想--验证"的活动模式 。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应让学生多了解生活,把生活中的实例带到课堂,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我们的教学具有了实用性,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会更牢固。
(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利用电脑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把答案打出来,用投影议播放来发生交流;也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发生来交流等等。
3.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撒网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
4.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
议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