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新解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1088 日期:2023-12-22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的实践,大凡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但具体方法措施却都落实在文化成绩上,没有体现在人的素质上。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应着重在成材和成人两个方面。成材应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奠定将来发展的基础。成人就要使学生遵纪守法。能使学生成材或成人,就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关键词】学生 因材施教 成材 成人 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通过近一年来对新教材的实践教学,使我感受到只有把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才能使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品质,使他们得到终身受益的教育。
  
  一、主题与背景
  
  大凡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但具体方法措施却都落实在文化成绩上,没有体现在人的素质上。2007年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中,不少学者呼吁:老师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学者还作了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展示课好比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多了会生富贵病,常态课犹如家常便饭,虽平淡却有益健康,我们需要让学生吃家常便饭,简简单单地教会学生阅读,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至于那些不愿意读书的学生,或虽阅读,却并无长进的学生,就要对他们因材施教了。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就同一问题给懦弱者以鼓励,给自满者以抑制,可以说是对人的品质而言的。一个人成长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对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各人的爱好,从事艺术特长教育,这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立足社会。这样的因材施教就扩充了原先的内涵,有助于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案例分析
  
  初三年级的一个女生,由于她一天到晚唧唧喳喳的,又喜欢唱“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同学们就管她叫百灵鸟。
  百灵鸟虽长得秀气,却不像百灵鸟儿那样讨人喜欢。她不爱学习,就爱讲话。上课时,老师讲,她也讲;老师停下来看着她,她也停下来,忽闪着大眼睛看着你。你严厉批评她,她就哭;你哄着她,她就笑,话儿比你还多。而一考试,六门功课的总分还不如中等生一门考得多。
  怎么对她教育,使她中考能考得好一些呢?我煞费苦心地想方设法帮助她。我采用过表扬法,一看到她有好的表现,就表扬,以激励她上进。结果,她轻飘飘的,课堂上也响起了“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我也采用过开导法,经常苦口婆心地规劝,每当我讲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她就会冷不丁地来一句:“老师,我要上厕所。”如果你不让她去,她就一个劲地软求,使你无法再苦口婆心,我只好让“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了。至于其它的批评教育、爱心教育以及恩威并举法等,我也都一一采用过,但并不见效。如何因材施教,我一时束手无策。
  一天上自习课,我布置了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我跟班看着。百灵鸟一看到背书,就肆无忌惮地跟周围同学讲话,声音比背书声还大。我一气,叫她到教室外面去背。她就这个窗口站站,那个窗口靠靠,跟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教室里背书声如古人写的诗那样“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他们几个则像麻雀乱喳喳,不成调。我把她叫到我面前来背,这下她成了苦瓜脸,半天背不出一句。放学后,我把她了留下来,由于她怎么也背不出来,我就叫她唱。她喜欢唱“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来到美丽的花园里……”,我就按照节拍,叫她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一招还真灵,她唱出来了。我很高兴,心想以后背英语、政治都叫她唱。再想想又觉得有些滑稽,用唱歌来背书,尤其是背英语,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第二天早自习,我检查她背诵,她一扬头唱道“臣本布衣——从手中飞去”。我哭笑不得,叫她想想再重唱,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又唱道“臣本布衣——来到美丽的花园里”。我长叹一声,唱歌背诵法只好作罢。
  在一切努力都告失败以后,我终于醒悟到要她学有所成,那是不可能的。与其在教室里讲话,何不如让她去学唱歌?我把这想法跟她家长一谈,她的家长也同意。于是我叫她跟着其它班级到音乐室学唱歌,她很高兴,百灵鸟的歌声从此整天嘹亮地响着。中考前,省艺术学校来招生,我推荐了她。招生老师听她唱了几首歌,又问了一些乐理知识,很满意,就把她招走了。毕业后,她到了省歌舞团,常伴歌手演出。
  百灵鸟终于飞翔在蓝天下了,她的成长使我领悟到成才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对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各人的爱好,从事艺术特长教育,这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立足社会。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问题讨论
  
  学校培养学生是否就学习文化一条路?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很多学生文化怎么也学不好,而我们教师则千方百计让他们提高成绩,学校领导也要求对他们因材施教,学有所成。殊不知这完全曲解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应是对人的素质而言,不单单指文化。对那些在文化上怎么也学不好的后进生来说,怎样使他们成材,不能不引起老师的重视。我觉得对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各人的爱好,从事艺术特长教育,这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对后进生的帮助、转化,使他们也能在学校里学到一技之长,有利于他们走上社会,这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四、诠释与研究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的实践。如子路问孔子:“听到道理就去实行吗?”孔子说:“父亲兄长活着,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实行呢?”冉有问到孔子同一个问题时,孔子的回答是:“听到就去实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先进篇》)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两个答案,是因为两个人性格不同的原因。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敦”一词的来源。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五、结论
  
  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应着重在成材和成人两个方面。成材应是因人而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奠定将来发展的基础。成人,就要使学生遵纪守法。韩国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也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但他们更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他们对学生进行“父母有命,俯首敬听”、“爱民如子,为国尽忠”、“一杯之水,必分而饮”、“行必正直,言则信实”等教育,培养他们讲究孝道,正直做人,团结合作,为国奉献。能使学生成材或成人,那就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