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系实际揭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神秘面纱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2877 日期:2023-09-30 来源:论文网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不喜欢解应用题,不少学生甚至怕解应用题。他们一方面还没有接受用方程这一思想来刻画现实中的问题,也不能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更理不清纷繁复杂的数量关系,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依靠大量练习来强化训练,反而适得其反。再加上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注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知识的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个新问题时,却办法不多,无从下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例题:某社团去龙湾风景区旅游,收费标准如下:如果人数不到30人,人均旅游费用为800元,如果人数超过30人。那么每增加一人,人均旅游费用降低10元,但人均费用不得低于500元,甲公司计划用28000元组织一批员工去龙湾风景区旅游,问可以安排多少人去旅游?我先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读题,理解题目内容及找出等量关系,并试着写出式子,可是效果很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理不清头绪,找不出等量关系,更不要说列式子了。然后我又花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每一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试着讲解,结果思路很混乱,不知所云,学生更糊涂了。这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通过举实例帮助我理解题意列方程的。假如有35人去旅游,总费用等于人数乘以每人费用,每人费用应该是800-(35-30)× 10,其中800指原来的费用,(35-30)指多出5人,每多一人降10元,所以有(35-30)×10,则总费用=35×[800-(35-30)]。再比如有43人去旅游,则总费用=43×[800-(43-30)] 。现设有X人去旅游共花了28000元,则可列出方乘X×[800-(X-30)]=28000。通过多举几个例子,更容易理解题目意思,捋清思路,弄懂总费用的算法,只要例子能计算出来,设X时,计算方式是一样的。”学生们听后也不禁点了点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应用题教学,学生逐步从比较害怕应用题、觉得应用题没有用转变为对应用题感兴趣了、觉得应用题与生活联系很密切,很有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应与生活实际牵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主性,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
    第二、必须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一)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
    (二)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题目的解答,不太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造成数学和实际生活脱节,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直接影响了学习应用题的效果。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或画示意图分析,或列表分析,或动手模拟,思维只有通畅,创造才能可能。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求更多的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适当的变式,通过变式,学生掌握的不只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策略,解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实践,拓宽教学时空
    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现实情境不是教师所能全部传授的,因此,应用题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堂和教室,更多的融入社会,体现教学的过程性,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布置下列活动课题:
    ①了解银行的存款利息、医保制度;
    ②商店某一商品的利润增减情况;
    学生围绕某一课题展开调查,更多地了解社会信息,丰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某一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实践、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经验,有利于积累应用题素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