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思想品德课“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较浓的情况,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七个方面谈如何让思想品德课上出“味道”来,即导入新课要有一点“兴趣”味,教学内容融入一点生活味,教学过程点缀一点艺术味,教学语言多一点诙谐幽默味,师生关系增加一点平等和谐味,教学手段的多样味,课堂增加些实践味。
【关键词】课堂 兴趣 生活 幽默
思想品德课是什么味?可能有人说“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这样的回答对于每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与其说是讽刺,倒不如说是悲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科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他是学生的‘内燃机’”。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的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留下了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思想品德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使用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激活教学,改变教法,教活学生,努力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有滋有味。
一、导入新课要有一点“兴趣”味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导课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基础,精心设计一堂自然而恰当的导课,不仅起着承上启下、搭起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教学环境,使新课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从一则“铁道部召开春运价格听证会”的报道导入;讲“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两则事例导入,事例一:王新生身残志坚,顽强拼搏,不向命运屈服。事例二:李弃面对挫折放弃生命。通过案例导入,告诉学生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样为课堂上的认知加工与发展提供原料,做好铺垫。诸如此类导入,尽管方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导入时以引趣激思。
二、教学语言多一点诙谐幽默味
当代的中学生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从荒诞中揭示理智,从随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实质,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寓意,这样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开启心智,活跃思维。
正如海茵兹·雷曼喜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课时,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矿山上班的工人半夜回家,由于月亮不错,他穿过坟场抄近路回家,不小心掉进空的大粪窖中,他想尽一切办法都爬不上来,最后,他决定等明早向路人求救。这位工人在窖的一角半梦半醒,然后一个醉汉也从上面掉了下来,那人没看见窖中已有一个人,一心想往上爬,双手在窖壁乱抓,可怎么爬也爬不上去。那位工人见状,好心地伸手抓住醉汉的脚说:“老兄,我试过了,不可能从这里爬出去的。”谁知他话音刚落,那醉汉尖叫一声“鬼呀”!然后三下五除二地从坑里蹿了出去。学生哄堂大笑后,教师引导:醉汉在听到“鬼话”后惊恐万分,于是不顾一切逃脱了,说明人在紧要关头能够释放出所有的能量,做到他原来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一则小故事将“人的潜能”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
当然,教师的语言也十分重要的,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带进去。”一个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引住学生。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奔放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情意绵绵、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绮丽洒脱、错落有致、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斓,让学生兴趣盎然。
三、教学内容融入一点生活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等观点。确实,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是机械死板的,感到思想品德课无非是上课划条条、考试背条条,鲜活的内容被教条化,课也就变得乏味无力了。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中,则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课时,教师抓取学生到食堂吃饭拥挤,打翻饭菜发生矛盾一事设计教学内容。
【小品表演】中午,同学们纷纷拥到食堂吃饭。甲同学买了一碗爱吃的牛排,兴冲冲地转身去打饭,由于太挤,后面的同学拥上来碰到了他的手臂,一下子把菜打翻了,全倒在旁边一个同学身上,眼见全新一件运动服现在却被弄得脏兮兮,面目全非。乙同学非常生气,一把扯住甲的衣服就要他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形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第一种情形:甲(理直气壮地):“又不是我的错,要赔你找推我的人去呀!”
第二种情形:甲(态度谦恭地):“对不起,实在对不起,人太挤了,弄脏了你的衣服,要么你先脱下来我帮你洗去?”乙一见第一种情形,怒火中烧,两人遂吵了起来,直到老师来才停息。乙一见第二种情形说:“没关系!算了,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自己会洗的。”
【师】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结果,乙的衣服弄脏了还被甲抢白,当然怒火中烧了,两人难免吵起来。相反,甲不是故意为之,自己也“损失”了一碗美味,也真诚道歉,从而化解了矛盾和冲突,这是什么力量呢?是尊重的力量、礼貌的力量。当乙觉得受到了尊重,怒气自然消了。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兴趣,又潜移默化地认识到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点缀一点艺术味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应是享受、是欢愉、是精神的升华。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递着知识和感情的信息,更让学生从心底呼唤出“美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想象和再创造的无穷乐趣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点缀一点艺术味,把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欣赏美、感悟美,享受愉悦的审美体验。
如学习“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时,我首先请全班同学唱陈红的《常回家看看》,当讲到成年子女应对父母尽赡养义务时,就播放满文军的《懂你》,从而使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材的观点。又如一个特级教师在讲“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时,在悠扬的《渔舟唱晚》音乐声中,屏幕上依次展示不同季节荷花的景色,并配上古诗里的相关描绘:南宋诗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的是初夏的荷;同样是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盛夏时荷的风貌;而范成大“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被纹绉浅蓝。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描绘的是秋风初起的荷花的娇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道出的却是晚秋时节荷的零落枯败景象。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哲学的无穷韵味。
五、师生关系增加一点平等和谐味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则片面强调教师的教,这就形成了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具体表现: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教转。教师占有知识,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的讲授内容。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具有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互动教学。所以,教师应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述见解的倾听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
教师的知心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外力促进,是打通学生内心世界的通道。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触学生,主动地理解学生,通过谈心、劳动、郊游等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促使感情上的融洽、和谐,这样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六、教学手段的多样味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教学,老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素质提高。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像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它发展了声、光、形、色等元素的功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感染力强,学生理解快,容易接受。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文字,把平面转化为多维空间,动画与视听结合,多角度激发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Flash的应用,既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又能展现图形的变化过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七、走出课堂增加些实践味
思想品德教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了解,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了解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社会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大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受启迪,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要想把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上得有“味”。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下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上出“味道”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