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有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查等,特别是理学检查和蛋白质及酶类测定即可作为其鉴别的要点。但渗出液常见的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其积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漏出液,因此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实例报告形式阐明其重要性。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渗出液 漏出液 鉴别
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是1930年发现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是由人类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亚基依靠非共价键形成的环状五聚体。其特征反应是能在钙离子存在条件下特异性结合磷酸胆碱基团[1]。由于C-反应蛋白是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刺激下,2h即可升高,48h达峰值,并且其升高程度与炎症、组织损伤程度呈正比,被认为是监测感染最好的广谱性标志物[2]。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是由于微生物毒素、缺氧以及炎性介质等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以致液体、血液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从血管内渗出血管外,组织间隙及浆膜腔形成积液。漏出液是通过毛细血管滤出,并且在组织间隙或浆膜腔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3]。
本室通过对137例浆膜腔积液以传统方法进行鉴别,其中89例为渗出液,48例为漏出液。笔者对137例浆膜腔积液进行了C-反应蛋白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检测仪器:Nycocard-READERⅡ。试剂:Ⅱ型高敏感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盒。厂商:挪威Axis-shield。标准号:YZB/NOR,2827-2005。
2 结果
(1)89例渗出液均值(χ2):39.73,标准差(SD):14.49。89例渗出液C-反应蛋白均高于10.0mg/L。(2)48例漏出液均值(χ2 ):7.57,标准差(SD):1.12。48例漏出液C-反应蛋白均属正常范围。经统计学处理(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 3.059版),t=9.8982,P<0.001,因此,其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漏出液C-反应蛋白含量均<10.0mg/L,基本同血液中正常含量相当。渗出液C-反应蛋白含量均>10.0mg/L。特别是肝硬化腹水、肝癌腹腔积液病人,其C-反应蛋白含量增高数倍,可达40~102 mg/L,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渗出液是细菌感染所致,其浆膜腔积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因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分解。因此,肝硬化腹水、肝癌腹腔积液病人中C-反应蛋白含量与其病情发展呈正比[4]。漏出液是毛细血管滤出的非炎症性组织液,所以其C-反应蛋白含量与血液大致相同。因此,C-反应蛋白含量检测可作为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沈立松.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253.
2 陈志.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4,15(3):98.
3 陈兆枢.腹水中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