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本病多见于青壮年,20~50岁者占8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6:1,本组资料男女之比约为3:1。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率为98%,以发生于L4~5间隙者较多,L5S1间隙次之,共约占93.48%。
患者腰扭伤即刻或几小时内发生严重腰痛,轻者尚可耐受,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卧位后急性腰痛逐渐消退或减轻,数日或数周后感到腿痛。下腰椎间盘突出可有坐骨神经区痛,上腰椎间盘突出可有股神经区痛,先腰痛后腿痛的病例占多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完全消退,以后可因轻微腰部损伤而复发,多数情况屡次复发。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6月共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快速手法按摩复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26~65岁,其中20~29岁3例,30~39岁14例,40~49岁15例,50~59岁10例,60~69岁4例;农民占60%以上。病变间隙主要是以L4~5、L5S1居多,L3~4仅3例;达3个间隙的有2例,占4.35%(2/46),与文献资料数据相符。本组中初发患者28例,屡发患者18例,其中合并妊娠患者1例。
1.2 检查定位 患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两臂弯曲置于头旁、头、腹、小腿下各垫一软枕,以垫高足趾,预防垂足。医生位于患者左侧,具体操作如下。
1.2.1 腰椎姿势异常情况 椎间盘突出先有腰椎前凸改变,由于髓核向后脱出,前凸改变可以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多数病例前凸减少或全消,甚至变为后凸。腰椎侧凸发生较晚,多数是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向健侧偏,仅少数向患侧偏。
1.2.2 腰椎活动受限情况 急性期因保护性腰肌痉挛,腰椎各方活动都将受限。慢性期和复发时前屈和向患侧弯腰受限较多,强制弯曲时将加重放射痛。
1.2.3 压痛伴放射痛 双手拇指沿脊椎紧贴脊突依次按压至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时,有局部痛伴放射性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越明显此症状越重,急性期压痛区较广泛,但总有一个压痛点最明显并有显著放射痛。
1.2.4 其他检查 结合X线片、CT及MRI等检查进一步准确定位。
1.3 治疗方法 待准确定位后,双手重叠,以右手掌外侧手腕部弹击此最明显压痛点处椎间盘突出部位,并迅速离手使之弹击复位,此时患者自感瞬间猛痛,继而感觉可耐受疼痛,然后稍减用力并弹击数次后沿脊椎轻柔按摩。此后每日理疗或轻柔按摩,根据各人不同情况予以口服止血化瘀中成药、抗炎治疗预防神经炎。平卧硬床板3~4周或以上,破碎的椎间盘纤维环及前后纵韧带和由此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可逐渐修复。
1.4 注意事项 (1)必须准确无误地查找最明显压痛点,并结合X线片、CT定位。(2)严格把握双手用力程度,以不致损伤脊椎神经及造成周围软组织的过度损伤。(3)必须严格观察弹击前后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弹击后由猛痛变为可耐受疼痛时即已发生髓核还纳,逐渐不再压迫神经,故不再是剧痛而是可耐受的疼痛。若弹击两次仍持续剧痛应立刻停止治疗,使局部消肿后再行治疗。(4)弹击次数不宜过多过频,正常情况下,以可耐受轻度疼痛后轻柔弹击4~6次为宜。(5)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妊娠时,禁忌手法复位,以免造成流产、早产、胎盘早剥、羊水早破等,只可按摩并卧硬床休息保守治疗。
2 结果
采用手法按摩初发患者28例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82.14%,未治愈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8.69%;屡次发病患者18例中,治愈16例,未治愈2例,治愈率88.89%,复发8例,复发率为50.00%。
初发病人经治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屡发病人,其原因是初发病人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尚未松弛,椎间盘前方和侧方的破碎纤维环尚未与周围组织粘连,和与其坚强附着的髓核还纳后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得到恢复而不易复发。屡发患者椎间盘突出周围韧带松弛及纤维环长期损伤,所以较初发患者易治愈但同时也易于复发。未治愈7例中1例因合并妊娠而未进行手法按摩治疗。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为90%~96%(本组资料约为93.48%);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6:l(本组资料之比约为3:1)。病因主要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损伤、遗传因素、妊娠等。症状有腰痛、坐骨神经痛、大小便障碍等;体征有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结合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CT检查、MRI等检查即可诊断本疾病。应与腰肌劳损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脊椎滑脱症,腰椎结核或肿瘤等疾病相鉴别。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和推拿按摩、髓核化学溶解法等。本文所述手法治疗虽然效果良好,但必须严格掌握其操作要领,手法不宜过重过猛,避免因此治疗而带来的血管或神经根损伤、脊椎损伤及椎间盘感染等并发症。本组病人未出现感染及血管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初发病人经短期内治愈后复发率极低,虽然治愈率相对低于屡发患者,但后者有复发率过高的缺点。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主张,应尽快治愈初发患者,急性期椎间盘髓核的尽快还纳复位最为关键,否则,韧带松弛,屡次复发将不易得到根治而使患者饱受疾病折磨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