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及纵隔贯通伤的监测与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608 日期:2025-11-10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胸部;纵隔;贯通伤;监测;护理

  胸部外伤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因胸腔内含有心脏和肺脏两个重要脏器,故死亡率高,文献报道可达25%[1],若不能及时、正确的救治与护理,病人可因呼吸、循环等原因迅速死亡[2]。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12例胸部及纵隔贯通伤病例,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及精心监测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岁,均为钢筋等锐器损伤,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1例气管下段右侧壁损伤,主要表现为胸部伤口流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困难(30~36次/分)、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脉快而弱(100次/分以上)等休克症状,并伴有血气胸。
  
  2.救治要点

  胸部贯通伤病人的救治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迅速处理,本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抗休克紧急手术治疗。12名患者除1例行异物取出加肺叶修补术、气管下段右侧壁修补术外,其余均行胸壁损伤修补术、肺叶损伤修补术,术后均留置胸管引流。
  
  3.结果

  12例患者均救治成功,成功率100%。除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外,其余1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监测与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患者术后立即进行心电、呼吸、体温、血压、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四肢温湿度,根据血氧饱和度做好血气分析检查,根据体温高低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视血压调节升压药的速度,本组患者经补血、补液治疗后,血压平稳。
  
  2.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全面观察病情

  我们早期对患者进行CVP监测,根据监测指标及每小时尿量调节输液量、输液种类及速度。本组患者由于加强了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措施,尽管病人输入了大量的液体,但未出现肺水肿和脑水肿。
  
  3.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

  胸部外伤患者由于胸部损伤、肺脏挫伤、失血性休克等原因,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下降,如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以下,血气分析示PaO2 <60 mmHg,持续时间过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及急性呼吸衰竭。本组1例患者术后曾出现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经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天,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根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调节给氧浓度和流量,以最低的吸氧浓度及最小的压力和容量来保证基本的氧合,做到了既充分给氧又避免了氧中毒的发生,使患者呼吸及血氧得到了改善。

  4.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本组患者术后均置有多种管道,如胸腔闭式引流管,CVP管、尿管、外周输液管(其中1例患者带有气管切开导管)等,均应妥善固定好。而且应确保各种管道的通畅,观察胸管水柱波动情况,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100 ml,应视为出血量多的表现,若置胸管后一次引出1000 ml以上血量或血性引流液超过200 ml/h且连续3小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CVP管道的接头处以无菌治疗巾保护,观察局部有无感染,注意体温变化。
  
  5.并发症的护理

  此类患者由于伤势重、失血多,术后精神差、体质弱,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清洁,每天口腔护理3次,预防发生口腔炎;保持床铺的整洁及患者皮肤的清洁,鼓励及协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术后给予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深呼吸,防止肺不张及肺炎发生。本组1例气管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抗炎治疗,给予切实有效的翻身、拍背、吸痰,并配合持续药物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等,同时加强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住院29天后康复出院。
  
  6.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早期主要以静脉高营养提供的糖、脂肪、氨基酸为主,并合理配置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病情稳定能进食后,改为肠内营养,从进食少量高能流质开始,逐渐增加,对精神差、体质弱、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应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注意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并做好患者恢复期的饮食指导,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
  
  7.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由于伤势重,相关知识缺乏,术后伤口疼痛,呼吸困难以及气管切开置管暂时失语,导致患者极度的恐惧和躁动不安,通常表现为精神紧张,不能平静,食欲下降和难入睡[4]。因此,我们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的、恰当的心理疏导和沟通,使患者有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总之,胸部及纵隔贯通伤病情较危重,手术及术后护理均较复杂,我们的体会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亦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付维林,赫占国,冯凯林,等.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J].武警医学,2002,13(9):527-529.

  [2]曾讯,王熠平,陈晓珍,等.胸部创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6,5(6):36-37.

  [3]罗华芬,段小平.心脏穿透伤的抢救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50.

  [4]吕玉娣,赖源南,邹慧英,等.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2):119-12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