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成本效益分析;医疗设备;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在这种条件下,迫切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起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疗设备投入与产出分析,从而为指导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一、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存在的的问题及现状
1.成本
效益分析的目的不明确 进行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通过成本效益实时分析,获得成本与效益的数量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但是具体如何运用计算出来的设备成本效益资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十分忽视经济效益,人工费支出、维修费支出、水电费支出等数据缺乏经济方面的责任意识,计算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往往只是单纯地想了解一天大概要做多少检查才能赚到钱,还沒有达到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设备成本效益资讯的阶段,成本效益分析在医疗设备管理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
由于设备购置时没有进行科学论证,购入后设备的使用环境不具备、使用条件发生变化、配套设施不落实以及缺乏操作人员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有的设备购置后无法安装、调试和使用。核算中发现个别设备维修费过高,由于医生对医疗设备的认识跟不上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医生无法做出判断,只能依靠厂商维修,这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
3.医院对设备资料的归档管理不够重视
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够统一,档案资料基本内容缺乏统一规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归档内容不够规范和完备,部分必要的资料缺损,不能如实反映设备真实情况。
4.基础工作不规范
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要求提供的数据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但往往提供的原始资料不完整,很多原始资料不符合核算的要求,各项原始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原始资料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规定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
5.计算机的综合利用率低,数据共享性差
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操作较复杂,没有现成的软件支持。目前计算机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打印等简单工作,缺乏将处理后的数据做出全面的对比分析。且财务、后勤管理部门使用的软件往往只从本部门的需要考虑,没有从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的总体要求出发,结果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中断,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送运用处于无序状态,由于沟通不畅,核算数据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
6.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核算部门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在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面都存在薄弱点,一是难吸引好的专业人才,二是核算人员根本无法象医务人员一样经常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卫生部门也从未根据本行业的业务性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都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所进行的继续教育,仅限于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结果是“学非所干,补非所缺”,致使专业能力弱化。
二、完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几点建议
1.建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
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需求、收益、成本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并结合医疗设备的特点,才能有助于管理者掌握好成本效益分析技能,做出最佳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更好地实现医疗设备的效益。只有提高了效益,医疗设备才得到真正的发展。从而真正建立起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承认医疗设备投入产出的效益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意识地既节约资源,注重投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又充分利用内部现有资源,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尽可能使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