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儿童;并发症
我院2007 年1 月~2010 年1 月共收治肺炎支原体患儿120 例,其中有肺外表现者35 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 年1 月~2010 年1 月我院共收治肺炎支原体患儿120 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临床诊断标准[1] , 全部病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检测,MP-IgM 均为阳性。伴有肺外器官受累的35 例,男20 例,女15 例。年龄<5 岁10 例,6~14 岁25 例。
1.2 肺外表现
患儿肺外表现有心血管系统受累。10 例表现心慌、胸闷、面色苍白、气短,心肌酶学异常(CK-MB增高为主),同时伴LDH 和(或)HBDH 升高,其中4 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室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ST-T 改变,未发现严重心律失常。5 例MP 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其中3 例脑电图示轻~中度异常,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10 例MP 患儿出现腹部不适、疼痛及腹泻,其中肝功能异常5 例,随疾病好转而消失。3 例患儿有血尿,蛋白尿。2 例患儿出现红色斑丘疹及疱疹。3 例有一过性游走性关节及肌肉疼痛,可随病程自行消失。2 例出现胸痛、胸膜炎、胸腔积液的表现。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红霉素20~30 mg/(kg·d)静滴10 天,然后按续贯疗法,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连服3 天,停4 天,再服3d,疗程2~3周.,其中8 例患儿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加用头孢菌素静滴,合并有肺外病变者给予营养心肌,护肝,利尿降颅压及保护胃肠黏膜等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 2 讨论
MP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含有DNA 和RNA,无细胞壁。MP 肺炎为世界性全年均可发生[2],秋冬季多见,可散发或流行。MP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气管炎,肺炎仅占少数,约15~55%感染者无症状,因MP 生长缓慢,潜伏期及带菌时间长,发病缓慢,长时期传播的流行特点,流行可达数月至数年。近年来,MP 不仅侵犯青少年及儿童,婴幼儿发病率也呈增多趋势。目前认为MP 肺炎的发病机制与MP 的直接侵入、免疫介入和产生毒素有关。首先,MP 细胞上有神经胺受体,具有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吸附作用,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同时发展为MP 血症,引起肺外表现。其次,人体感染后先产生IgM 抗体,随后产生IgG、IgA 抗体,但体液抗体保护不完全,再次,由于MP 抗原与人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组织存在相同的抗原,当MP 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外系统病变。也有学者认为由于MP 反复亚临床感染增加患儿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致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肺外病变。本组35 例肺外脏器受累,以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为多,各系统大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实验诊断指标,对于不典型或治疗不理想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应重视MP 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减少脏器损伤。
总之,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其病变范围从轻度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不典型肺炎,并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肺外表现多样,肺外表现可随呼吸道症状出现,也可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支原体肺炎诊断不难,但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释,应考虑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均能获得满意效果。本组患儿经及时对因、对症处理,预后良好,无任何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2.
[2] 秦雨春,杨丽萍,曲东,等. 236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