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天仙子煎剂杀菌作用。方法 对天仙子煎剂杀菌试验分别采用药物敏感试验及细菌培养试验。结果 天仙子煎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乙型副伤寒杆菌抑菌作用不明显,对链球菌无效。结论 天仙子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关键词】 天仙子煎剂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天仙子(Semen Hyoscyami)为茹科植物莨菪Hyoxcyamus nigerL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莨菪子,具有清热、止痛、消肿、拔脓、生肌、收敛等功效,民间用于外敷疮疖吸脓和外伤化脓性感染的治疗[1~4]。本研究旨在探索天仙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菌种由右江民族医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电热恒温培养箱、干燥箱、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由右江民族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提供。天仙子购于广西百色药店。
1.2 方法
1.2.1 天仙子煎剂的制备 称取天仙子300g,加适量水浸泡30min后,煎煮30min过滤,得溶液Ⅰ;滤渣再加入适量水再煎煮30min后,过滤,得溶液Ⅱ;合并滤液Ⅰ和Ⅱ,隔水浓缩成300ml的天仙子煎剂(药液含生药1g/ml),高压灭菌后封存备用。
1.2.2 天仙子煎剂的敏感性试验——纸片法 将天仙子煎剂用无菌蒸馏水配制成含天仙子生药量为10%、20%、30%、40%、50%、60%、70%、80%、90%、100% 10个浓度药液,然后取直径为0.6cm的灭菌滤纸片分别放在10个浓度的药液中浸泡2h后,取出纸片烘干、备用。用涂布法制备好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平板,在这些平板上,无菌操作等距离放置5片药敏纸片,然后将平板放置37℃培养箱内培养24h后,测定抑菌圈大小。
1.2.3 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 首先配制成含天仙子生药量为10%、20%、30%、40%、50%、60%、70%、80%、90%、100%10个浓度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每个药物浓度平板以无菌操作划线法分别接种到每个药物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平板,置37℃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2 结果
2.1 天仙子煎剂的敏感性试验检测情况 从表1结果显示,10%天仙子煎剂纸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有中度的抑菌作用,并随着剂量的增加抑菌的作用逐渐增强,90%天仙子煎剂纸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的抑菌作用。10%天仙子煎剂对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轻度的抑菌作用,90%天仙子煎剂纸片对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中度的抑菌作用。10%~100%天仙子煎剂纸片对链球菌无抑菌作用。天仙子煎剂的抗菌强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表1 天仙子煎剂敏感性试验——纸片法平均抑菌圈直径[5](略)
注:天仙子煎剂的抑菌作用强弱按下列标准判断:抑菌圈<8mm弱抑菌;8~10mm抑菌;>10mm强抑菌。
2.2 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结果 表2结果显示,10%~40%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均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生长;50%~100%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观察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生长。10%~50%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均观察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60%~100%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观察不到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10%~100%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均观察到乙型副伤寒杆菌和链球菌菌落的生长。
3 讨论
天仙子具有清热、止痛、消肿、拔脓、生肌、收敛等功效,民间利用其种子表面的黏液化表皮细胞遇湿膨胀、粘连成块的特点,用于外敷疮疖吸脓和外伤化脓性感染的治疗,临床用于外敷治疗化脓性感染创面。天仙子煎剂的敏感性试验——纸片法试验和天仙子煎剂的细菌培养法结果表明天仙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强,对乙型副伤寒杆菌抑菌作用较弱,对链球菌无抑菌作用。
表2 天仙子煎剂培养基菌落(略)
注:+符号表示整个视野有菌落;±符号表示整个视野有少量菌落;-符号表示整个视野无菌落。
据此判断天仙子含有一种较强的抗菌成分。本组实验对天仙子抗菌有效成分和抗菌谱的进一步研究及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小芳,陈淑贤,方少意,等.南天仙子外敷治疗化脓性感染创面的疗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714-3715.
[2] 丁海梅,杨剑平,胡平.天仙子外敷治疗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10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3):47.
[3] 王岩,白宗利,李军,等.天仙子急性毒性、抗炎及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2):5-7.
[4] 王敏,李俊松.天仙子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1):56-57.
[5] 路振香,时维静,杨用光.中草药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J].中兽医医学杂志,2004(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