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心综合征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088 日期:2025-09-12 来源:论文网

  作者:林映奇,熊杰,金琦赋,尹黎明,张海峰,郭勇,刘成勇,张永红,张为聪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胆心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探索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2003年~2007年诊断为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给予抗炎、解痉治疗,手术治疗组给予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胆心综合征主要通过治疗胆道系统疾病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其中手术是最佳选择。

【关键词】 胆心综合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胆心综合征(Chole-heart syndrome)是指由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胆道疾病并发症,其心脏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病情呈正相关,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心脏症状随胆道疾病的控制或治愈而缓解甚至完全恢复[1]。我们通过对2003年-2007年最后诊断为胆心综合征的患者90例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对比,发现手术治疗在胆心综合征是最佳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至2007年住院的胆心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4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35~50岁,平均40.5岁;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绞痛32例,伴剑突下疼痛18例;保守治疗组45例,男性13例,女性32例;年龄34~48岁,平均39.4岁;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绞痛34例,伴剑突下疼痛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做心电图、腹部彩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在临床上均以无心脏病史的胆囊胆道疾病时出现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应用抗冠心病药物疗效不佳。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组行胆囊切除术,保守治疗组给予抗生素、解痉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绞痛及剑突下疼痛症状减轻;治愈: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绞痛及剑突下疼痛症状消失,无变化:临床病象与治疗前一样。治愈+好转的合计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采用χ2检验,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定 手术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82.22%,保守治疗组无效24例,治愈2例,好转19例,有效合计21例,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 论

  早在 1881年俄国医师 Симановски第一个提出胆囊与心脏之间存在神经反射性联系, 1909年 Babcok首先提出了胆心综合征的概念[2~3 ]。此后,人们一致把胆道疾病伴有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现象称为“胆心综合征 ”。目前对胆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学说,(1)胆道神经反射学说,  神经反射学说的解剖生理基础是心脏受T2~T8脊神经支配,而胆囊受T4~T9脊神经支配,二者在T4~T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 20世纪 70年代始,一些学者发现当胆道疾患所致胆囊胆道压力增高或胆道受到牵拉时,可通过脊髓同节神经反射,即内脏-内脏神经反射的途径,首先刺激该处的迷走神经,然后传入脑干网状结构,再经迷走神经传至冠状动脉,引起其痉挛、收缩,使冠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尤其易发生于原有冠心病患者。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肌电活动紊乱,故可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严重时出现阿-斯综合征。(2)感染中毒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学说  胆道感染及胆道梗阻后,胆道压力增高,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胆道、胰腺的化脓性炎症时,由于感染及胆道高压的存在,毒素的吸收,水、电解质尤其是钾的失调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导致心肌代谢及电活动紊乱和冠状血管痉挛,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律失常。(3)胆道-心脏内分泌学说  近年来发现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心钠素 (ANP)、心肌抑制因子 (MDF)、内皮素 (ET)等均为心脏分泌的调节肽。胆囊、胆道及胰腺疾病所致胆道压力高、细菌毒素作用等可能直接或通过神经介质使心脏产生 MDF,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脏的损害。ANP、ET也可因冠脉血管痉挛、缺血而释放。胆囊及胆管壁内除了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尚有肽能神经纤维、血管活性肠肽 (VIP)、P物质 (PS)、生长抑素 (SST)、前列腺素 (PGS)等。在胆道感染、失血、缺氧时,这些物质可能较多释放入血循环进而对心脏产生影响。综合以上三种学说,可见胆心综合征的心脏损害是继发性损害,并非器质性病变,故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胆道疾病治愈后才能缓解心脏症状。本文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46.67%。由此可见,胆心综合征临床治疗以手术为最佳。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323.

  [2]市景森,王炳煌.胆道外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4~717.

  [3]牛力群.胆心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0,29(5):28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