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军德,张晓,毕开德,张云平,邓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8岁,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1],并且发病年龄提前。本病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漏、误诊断率高。我们搜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底资料完整并经过骨髓穿刺证实的骨髓瘤20例,分析其X线和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8~70岁,平均59岁。临床表现:骨痛18例,贫血15例,发热16例,病理性骨折8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降低15例,血小板降低6例,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同程度降低10例,血红蛋白升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6例,血清球蛋白升高,致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9例,血钙升高10例,尿本-周蛋白阳性8例。所有病例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骨髓瘤细胞15%~90%。全部病例摄头颅、脊柱、四肢长骨X线平片,骨盆和胸部正侧位片。部分病例选择性头颅、胸部、脊柱和骨盆CT检查。
2 结 果
20例骨髓瘤中,X线阴性4例,X线和CT检查均为阴性2例。其余16例均有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骨质异常。(1)颅骨(10/20):单纯广泛颅骨骨质疏松2例。“穿凿样”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直径1mm~30mm不等的圆形骨质缺损区,边界清晰,无硬化环。(2)肋骨(8/20):骨质疏松2例,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3例,单纯溶骨性破坏3例。(3)脊柱(15/20):骨质疏松3例,骨质破坏12例,表现多个椎体骨质弥漫性斑片状溶骨性破坏,伴有或不伴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伴病理性骨折5例,15例骨质破坏中,8例X线平片显示椎弓根破坏,CT发现12例椎弓根破坏,4例伴有椎板、棘突、横突等附件骨质破坏,椎间隙保持完整。(4)骨盆(10/20):骨质疏松3例,溶骨性破坏7例,伴有或不伴有软组织肿块。(5)其他骨损害:股骨破坏3例,伴病理性骨折2例;肱骨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折1例,肩胛骨、锁骨和胸骨骨质破坏各1例。
3 讨 论
骨髓瘤起源于红骨髓,突出的病变特征为骨髓内大量浆细胞增生,占骨髓腔内细胞总数15%~19%。初期浆细胞在骨髓腔内蔓延,骨外形正常,后期破坏骨皮质侵入软组织。最常受侵犯的是中轴骨及四肢近侧长骨,四肢末端骨骼受侵犯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全身骨痛、贫血、感染、病理性骨折、血钙升高和尿周蛋白等。
3.1 分类
骨髓瘤分类复杂,以四种常见分型。镜下细胞分两型,小细胞型;既浆细胞型骨髓瘤,分化好较常见;大细胞型;既网状细胞型骨髓瘤,分化差少见。再根据瘤细胞能否分泌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两类,在根据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分IgG,IgA,IgD和BenceJones蛋白等型。按发病数目分单发和多发性骨髓瘤。
3.2 好发部位
发病部位以脊柱、颅骨、肋骨及骨盆多见,本组示颅骨50%(10/20)、脊柱75%(15/20)、肋骨40%(8/20)、骨盆50%(10/20)。其他部位少见,本组没有发现膝关节和肘关节骨质破坏。
3.3 典型X线和CT表现
颅骨表现“穿凿样”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本组病例有半数颅骨损害,根据颅骨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初诊。骨髓瘤最常累及脊柱,胸腰椎常见、多个椎体同时累及,一个椎体单发或多发病灶。CT多椎体受累椎体骨质弥漫性斑片状溶骨性破坏为特征,横突、棘突、椎板可有弥漫性点状破坏,尽管X线平片难发现椎弓根破坏,而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椎弓根破坏,本组8例CT显示椎弓根破坏。脊柱广泛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除外伤引起外考虑本病。肋骨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也是骨髓瘤的相对特点,本组8例肋骨损害中具有这些特点。骨髓瘤极少可表现为骨质硬化,引起多种组织淀粉样变性,侵犯心脏可出现心脏增大[2]。本组没有发现硬化型骨髓瘤也没有发现心脏增大。
临床可疑或确诊骨髓瘤,X线和CT未发现时,具备条件医院行MRI检查,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骨髓脂肪高信号的衬托下界面清晰低信号,T2WI上病灶不清晰,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典型者呈“椒盐样”征象。
虽然骨髓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典型和特征性表现率不高,要求我们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及病理提高诊断符合率。如果临床上发现成年人骨性疼痛,查不出原因衰弱泛力和不明原因的贫血、肾功不全、病理性骨折及血清球蛋白增高,则应考虑骨髓瘤可能。要反复骨髓穿刺,尿本周蛋白及所有痛骨,尤其颅骨、脊柱、肋骨摄片检查明确诊断。
3.4 鉴别诊断
(1)老年性骨质疏松:骨皮质完整和无骨小梁缺损,颅骨无异常变。(2)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青少年多见,常有全身骨质疏松,齿槽骨及指骨骨膜下吸收,颅骨有颗粒状小透光区,肾脏多发性结石。(3)转移性骨瘤:有原发肿瘤病史,骨表现溶骨性破坏、边缘模糊。脊柱首先侵犯椎体向后累及椎弓根、椎旁软组织常见。(4)骨结核:进行性骨质疏松、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有钙化和脓肿,脓肿壁呈花边样强化,椎弓根破坏罕见。(5)硬化性骨髓瘤:需要与硬化性转移瘤、Paget病、石骨症等鉴别[3]。
参考文献
[1]徐爱华,徐文坚,刘吉文.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0~90.
[2]韦波.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瘤并心脏增大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6):371.
[3]荣独山.X线诊断学(骨、关节、眼、耳、鼻、喉).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