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血脂异常就是高脂血症。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血脂中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即中性脂肪)、磷脂、脂肪酸等。血脂增高叫高血脂,但在临床高血脂常称作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症,在中老年人当中发病率高,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等,危及生命。因此,高脂血症不仅是血脂高一点,其严重性绝对不能忽视,否则后果很严重。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药物治疗 治疗进展
一、临床资料
资料均来源于本院就诊患者60例,其中男性病人41例,女性病人119例,平均年龄为47.4±1.38岁。
二、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脂质在真皮内沉淀所引起的黄色瘤;②脂质在血管内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由于血脂异常时黄色瘤的发病率并不十分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多数血脂异常的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而患者的血脂异常则常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被发现的。
有少部分人血脂异常临床表现可出现手脚麻木、浑身无力、心慌、出虚汗、记忆力减退、失眠和精神不振。血脂异常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血脂异常眼底改变。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见于40岁以上者;多伴有血脂异常;尤其以家族性血脂异常为多见。明显的高甘油三酯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出现关节炎,值得注意。
三、诊断
通过血脂水平测定可以检出血脂异常的患者,并通过危险因素分层,全面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确定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并按照血脂异常治疗指南确定治疗目标和生活方式改良目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使血脂水平达标,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还需要采取他汀药物积极降脂治疗。
1.确定血脂异常的类型 对于已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有黄色瘤或腱黄瘤者,就诊时必须测定血脂。对于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进行血脂测定。根据血脂水平判定是否有血脂异常,并按照血脂异常简单分型: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或单纯低HDL-C血症。
2.确定冠心病高危患者 对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按照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 III)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行危险分层,危险分层依据是否有如下危险因素:①LDL-C以外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BP≥140/90mmHg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低HDL-C(&<40 mg/dl);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55岁、女性&<65岁患冠心病;年龄指男性≥55岁;女性≥65岁。②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肥胖(体重指数≥30kg/ m2,国内定为≥28kg/m2);缺乏体力活动;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③新型的危险因素: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促凝因子、促炎因子、空腹血糖或糖耐量异常。通过危险分层,确定心血管病的高危患者,包括同时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危症,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血管重建术后患者。
3.确定冠心病等危症 NCEP ATP Ⅲ提出冠心病等危症的概念,是指冠心病以外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与已患冠心病患者相同,新发和复发冠心病事件的危险&>20%,冠心病等危症包括糖尿病、有症状的颈动脉病、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硬化疾病以及10年冠心病的危险性&>20%(Framingham评分)的患者。
四、治疗
治疗原则为根据血脂水平、危险因素、有无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确定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确定降脂治疗的对策和目标值。要避免高脂血症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大防治原则。一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于本人的轻中度体育活动,劳逸结合,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心情舒畅,以静养生。二是运用饮食疗法: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过多摄入,如动物脂肪、动物脑组织、内脏、奶油、软体类、贝壳类动物的摄入。饮食结构应合理调配,其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20%,碳水化合物(糖类)为65%。还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并进食适当的水果。可多吃茄子、洋葱、山楂、番茄、豆制品、大豆、玉米、核桃和牛奶等。
最后,对病情严重,血脂过高,饮食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要采用药物降脂。其品种很多,如消胆胺、烟酸肌醇脂、多烯康、必降脂、安妥明以及诺衡等。很多降脂药物多需要大剂量长期服用才能维持降脂效果,因此不可避免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尤其对老年人更要慎用,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另外也可选择降脂保健药品服用,如γ-亚麻酸,它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会破坏人体内的生理平衡,并且无不良反应。
参 考 文 献
[1]黄晓玲,郑玉聪.血脂异常治疗的新进展.医药世界.2006年 第S2期.
[2]芮磊,曾岚.血脂异常治疗空隙的调查分析.临床医学 2002年第04期.
[3]赵水平.血脂异常治疗热点.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2年 第04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