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护理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现对临床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9~76岁,平均(59.9±7.2)岁。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回家休息,做家庭护理。
1.2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8kPa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66kPa。
1.3 临床表现 住院前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紧、心累、发绀、肺部干湿音、双下肢水肿;住院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咳痰减轻,心累、气紧缓解,发绀、肺部干湿音、双下肢水肿减轻或消失。
2 护理
2.1病情观察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肌呼吸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和心律失常的情况。观察缺O2及CO2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及哕音;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评估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昏迷者应评估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及时了解尿常规、血电解质检查结果。
2.2氧疗的护理:缺氧给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远远大于CO2潴留,是因为人体重要脏器如脑、心脏耗氧量大,对缺氧敏感,耐受性差,而在机体内氧储备极少,仅供3~4 min消耗用。&>4 min的严重缺氧可使重要脏器组织受到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最后危及生命,因此氧疗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呼吸衰竭类型,给氧方式与浓度也不同,根据给氧浓度可将氧疗分为两类。①非控制性氧疗:氧浓度不必严格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多用于无通气功能障碍者,例如急性肺水肿,肺不张,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实变,肺间质性纤维化,肺泡细胞癌等所致的换气功能障碍者。一般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35%~50%),甚至高浓度氧(&>50%),使PaO2提高到60 mmHg或SaO2在90%以上。②控制性氧疗:严格控制氧浓度,原则上应低浓度(&<35%)持续吸氧。常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时,例如COPD患者,既存在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控制性氧疗的具体方法是先予以吸入25%~27%(1.0~1.5L/min)左右的氧,30分钟后复查动脉血气并观察患者的神志改变,若PaO2轻度升高,PaCO2升高不超过1.33 kPa(10 mmHg)可适当提高氧浓度(&<35%),使PaO2达到8.0 kPa(60 mmHg),而PaCO2上升不超过2.67 kPa(20 mmHg)即达到要求。
2.3 饮食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由于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多有明显的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影响康复,因此应加强营养支持,给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鼻饲流质饮食;如混合奶、要素膳、果汁、菜汁等。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考虑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热量105~126 kJ/(kg·d)。针对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不宜给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因为过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增加二氧化碳产生量,可导致或加重高碳酸血症。且呼吸衰竭病人应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如豆类、薯类食品及碳酸类饮料等,以避免出现腹胀影响膈肌运动。另外,应该结合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是否合并其他器官功能减退或依据疾病状态而制定饮食计划,如合并心衰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摄入量&<2 g/d,消化能力差的病人嘱其少食多餐。
2.4 心理护理 呼衰的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各种缓解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2.5 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分数,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若出现颜面潮红、面部肌肉抽搐、烦躁不安等,表示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生。
3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使病人理解康复保健的意义与目的,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病人应反复讲解。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和体位引流,保持气道通畅。教会病人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延缓肺功能恶化,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鼓励病人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的锻炼,积极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改进膳食结构,加强营养;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劝告病人戒烟酒;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和腹胀。向病人和家属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发现副作用,要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停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合理的家庭氧疗和蒸汽吸入湿化气道的方法,保证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80-81.
[2]李苏华.实用重症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7-80.
[3]陈颢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1):1671-1677.
[4]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