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瓜多肽过敏反应15例文献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733 日期:2025-08-20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鹿瓜多肽;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鹿瓜多肽(商品名:松梅乐、绵舒)是近年来骨科使用的新药,具有镇痛抗炎、促进白细胞生长和骨生成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疼痛等疾病。随着临床用途的不断扩大,有关其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为了研究其过敏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对过敏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鹿瓜多肽和松梅乐为关键词,时间范围为2000-2007年,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检索出148篇文章,挑选出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文献报道10篇,共计15例。

  1.2 方法

  查阅上述文献中有关鹿瓜多肽注射液和粉针剂致过敏反应的病例,统计分析过敏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过敏史、给药方式、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分布

  15例中,男性13例(86.7%),女性2例(13.3%);年龄最小12岁,最大56岁,平均(38.5±12.5)岁。

  2.2 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分布

  在15例过敏反应中,首次用药即出现过敏反应有14例(93.3%),连续用药2次以上出现过敏反应的有1例(6.7%);15例均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过敏反应最快时间为首次使用1 min即出现,最迟为连续用药至15 d后出现,其中13例(86.7%)在首次用药20 min内发生。

  2.3 既往过敏史

  15例过敏反应中,无鹿瓜多肽过敏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

  2.4 给药方式

  15例患者过敏反应的给药方式中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其中使用粉针剂者9例(60.0%),使用水针剂者6例(40.0%)。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者14例(93.3%),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者1例(6.7%)。用药剂量均为常规用量,滴速40~60滴/min。在药物来源方面有11例(73.3%)注明了该药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其余4例(26.7%)未注明。

  2.5 临床表现

  主要出现皮疹、胸闷、腹痛、气促、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面色潮红、恶心、呕吐胃内容物等症状,15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者5例(33.3%)。

  2.6 治疗

  15例均采取立即停止输液,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及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20~120 min后症状缓解,最长3 d后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报道。

  3 讨论

  鹿瓜多肽为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梅花鹿骨骼提取物、甜瓜子提取物,药物成分复杂,包括多种氨基酸、有机钙、磷离子、骨诱导多肽类生物诱导因子,其中多肽有较强的抗原性,个体耐受性不同,可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1]。
  
  鹿瓜多肽是近年来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新药,药品质量控制手段仍不完善,适应症宽泛,对于其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15例过敏反应均用于骨折病例,在临床适应症范围内无滥用情况。15例过敏反应均属于根据药品说明书的常规剂量和速度单独静脉滴注用药,无肌注给药病例,采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病例数多(93.3%),采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的病例数少(6.7%),过敏反应是否与给药途径、溶媒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按厂家说明书描述,鹿瓜多肽的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不需进行过敏试验。但15例过敏反应的报道提醒我们:①临床医护人员今后使用鹿瓜多肽时应加强责任心,慎重用药,除严格掌握适应症外,使用前应了解患者体质特性及有无对该药的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坚决禁用;②必须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静脉滴注;③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滴速,尤其是初次使用者,开始滴速宜慢(最好控制在20~40滴/min),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无异常者10~20 min后再适当调整。若出现胸闷、气促、恶心、寒战、发热及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2]。

参考文献


  [1] 黄文红.静脉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过敏变态反应2例的报道[J].江西医药杂志,2005,40(11):786-787.

  [2] 郑美华.注射用鹿瓜多肽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6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