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新的临床护士工作模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8697 日期:2025-07-10 来源:论文网
作者:周国英 郭彩霞 邓永红 陈志军

  【摘要】 简要回顾护理工作模式的发展史,结合卫生部的通知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新的临床护士工作模式,保证了病人安全,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创优质服务 临床护士 工作模式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是由责任制护理发展而来的,是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将护理人员按层次配备,采取分组管理,按护士能力、患者病情、护理工作量的大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员组织结构和护理分工制度,通俗地讲就是:护士管床管病人。使护士增强责任感,真正把病人作为“我的病人”,病人增加安全感,把护士作为“我的护士”, 这种科学的护理人员组织结构和分工制度的创新,为向病人提供整体的、连续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和保证整体护理的措施落实到位。
  1 护理工作模式的发展史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对应的是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 17世纪,人们开始认识疾病是由于细菌和外伤袭击人体所致的损害和功能异常,运用这一观点,决定了护理工作是协助医生诊治疾病,主要工作内容是执行医嘱,完成各种治疗。却忽视了疾病是发生在一个完整人的身上的概念。
  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对应的是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神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1948年WHO提出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由此带来了护理工作模式的全新发展。
  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对应的是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正式陈述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一新的护理概念明确了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的不同,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专业,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包括有病的人和可能患病人的人。由此护理工作模式又发展到新的阶段——整体护理。上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将护理学确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期,我国也开始实施整体护理,建立了模式病房。
  2 相关背景
  2010年1月19日我国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
  医院组织大家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有关创优质护理服务的通知。
结合今年4月份广东省举办的创优质护理服务学习班的精神,召集全体护士共同讨论:1.思索该如何做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2.思考根据我们的工作基础和现有的条件,我们能做什么?3.共同探讨我们该怎样落实基础护理、落实优质服务,让我们的病人住院舒适、安全、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4.共同决策按现有的人力资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模式才能做到最好。5.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病人、社会、政府对护理工作满意。
  3 责任制整体护理创新点
  (1)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把以人为本作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3)以病人满意为标准,沟通告知,满足需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4)把人人作为质量控制点,监督检查,职责落实,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转贴于   4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第一步:建立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工作制度;第二步:将病床按床位数分2组:A1组分管病床为5-20床,分管15张床位。 A2组分管病床为1-4,21-30床,分管15张床位。 各组管理病房区域相对集中,房间固定;第三步:将护士分为责任小组,根据现有护理人员按职称、资历、学历、年龄、性格特点等设置2个责任小组。体现护士的层级管理;第四步:改变排班方式,尽量保证责任护士连续上责任班,方便病人熟悉护士,护士熟悉病人;第五步:采用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方法,将护理文书书写由原来的平均每班2.5h缩短到0.5h,让责任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直接服务;第六步要求将护理工作尽可能在病人床边完成护理等;第七步:制定了一系列专科护理指引,规范专科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质量;第八步:改变护理质量监控方法,要求人人参与质量控制,职责落实到人,应用图表(甘特图),将护理质控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每位护士。坚持每周二、五由高年资的责任护士主持三级护理查房,通过查房让全区护士了解病区的特殊病人和重症病人的护理要求,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第九步:注重细节,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使用温馨提示卡体现为患者着想;坚持晨间护理,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清洁、整齐的住院环境。
  5 总结
  我们从5月17日开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我们建立了新的护理观念,更好地理解了“南丁格尔”的精神,为人类的健康快乐的工作着。
  (2)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热情,提高了综合素养。
  (3)改变了工作模式,护士在床边解决问题,护士更换液体及时,在床边开展入院宣教,提高了入院接诊的效率同时新病人得到了尽快妥善的安置。
  (4)护士管床管病人使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了,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护士分组管床,每天有1名年资高的责任护士担任当班组长,要求组长全面了解病区重症和特殊病人的病情并对下级护士的工作有责任指导,下级护士遇到疑难问题要主动请教组长。对护士的管理体现了层级,对重症病人的护理保证了质量,并且有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护士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病人的满意度达98%。
参 考 文 献
[1]袁剑云等著.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组编,1995,8.
[2]王璓瑛编著.护理发展史.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