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222 日期:2025-06-25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80例(280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观察及并发症、手术关键步骤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硬核白内障更安全。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简单易学,无需特殊设备,手术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术 基层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各型白内障280例(280眼),男151例(151眼),女129例(129眼)。年龄45~86岁,平均65.5岁,白内障核硬度Ⅲ~Ⅴ级。本组排除术前和其他不适宜手术的眼疾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压、A/B超,角膜曲率等各项检测。术前视力:手动~0.3。手术方法:按白内障手术常规行术前准备,术前1小时开始滴散瞳剂,充分散瞳,用1%爱尔凯因表面麻醉或2%利多卡因球周麻醉。开睑器开睑,牵引固定或不固定上直肌,以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烧灼止血,于角巩膜缘后2mm行反眉弓板层巩膜切口或直线切口,厚度为1/2巩膜层。用隧道刀板层做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1~2mm的透明角膜处,形成内口大、外口小的梯形切口,外切口约6~7mm,在3:00位用15°刀做角膜辅助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或做开罐式圆形截囊直径约6mm,扩大内切口,注入林格氏液行水核分离,使核从皮质床游离并进入前房。在核与角膜内皮之间及核与后囊之间均注入黏弹剂。用晶体圈套器插入核的下方,轻压切口后唇使核进入隧道切口并取出晶体核。吸净皮质后,前房内再注入黏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调整晶体前后袢角于3点、9点位置,吸出粘弹剂,注入平衡盐液。注入0.1%卡米可林缩瞳后,再冲洗前房,术口视情况可缝合1针或不缝合。球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钠3mg或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术前头孢呋辛皮试阴性),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扎术眼。
  2 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280例280眼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118眼(42%);≥0.3者220眼(79%);<0.3者60眼(2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①角膜水肿:一般在切口周围,多发生在术后2~5天,多1周内自行消失,必要时球旁注射地塞米松或局部点50%葡萄糖眼液。②眼内反应: 17眼术后出现虹膜炎性反应, 11眼晶状体表面可见少许色素沉着,术后球旁注射地塞米松,1周后痊愈。③术后浅前房:本组发生1眼。因虹膜嵌顿于切口,前房消失,行前房成形术,并缝合1针,1周后痊愈。④前房出血:术后第1天出现2眼,自行吸收治愈。⑤后囊破裂:本组发生3眼,2眼行人工晶状体悬吊,1眼三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植入人工晶体。⑥继发性青光眼:本组发生4眼。给口服醋甲唑胺或联合静脉滴注20%甘露醇,3天后痊愈。⑦术后散光: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为1.0±D,术后3个月基本不变。 转贴于    3 讨论
  白内障是常见眼病,手术方法较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上的进一步改进。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密闭性好,无需缝线,手术时间短,对眼球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和术口愈合快,同时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眼内容物的脱出。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反应轻,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有粘弹剂,同时前房操作较少,角膜内皮损伤小[1]。因切口的位置较后而且具有一定的密闭性,术后散光较传统切口明显减少[2-3]。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小切口手术的优越性突出,操作不复杂,易于掌握,设备及器械较易满足[4]。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以降低手术费用,为众多贫困患者带来复明机会[5]。
参 考 文 献
[1] 张素华,钱军,唐义灵,等.百赖式小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6):522-523.
[2] 王新月,张效房,张金嵩.白内障手术切口与屈光关系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6):647-648.
[3] 何继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708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22).
[4] 刘向阳.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摘除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0,(22).
[5] 戴森,王文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农村防盲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7,(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