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特殊的环境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很大,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障碍。我科自2010年始开展先心病免费治疗,利用环境因素对先心病患儿进行心理支持和护理,通过不断改进ICU的环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达到积极的治疗目的。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5月起先后对345例先心病术后重症监护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其中1-2岁半的102例,3岁-5岁85例,6-10岁58例,术后ICU监护时间24-120小时,监护期间应用床旁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辅助呼吸,动脉测压,CVP监测,体温监测,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等治疗。
2 措施
2.1术前向3岁以上患儿介绍ICU环境,带患儿到ICU参观,告之父母不能在身边,学会呼吸机语言。取得他们的心理支持。
2.2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监护室环境 孩子对色彩、声音、光线都很敏感。
我们在床头系上颜色鲜艳的气球,或是音乐风铃等等,当患儿清醒时看到这些熟悉的玩具时,可以减轻由于环境改变造成的紧张,同时对于术后疼痛也是一个很好的转移作用。我们给1-2岁的患儿放一些音乐,比如轻音乐,胎教歌曲或是儿歌等,给3岁以上的准备平时爱玩的玩具,6岁以上的则有故事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玩具要用75%的酒精擦拭,避免交叉感染。
2.3先心病患儿的生理缺陷决定了他们心理和性格较之正常儿童敏感、脆弱、承受力差、依赖性强,同时ICU不允许家长陪住,患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性格会 加孤僻。此时,护理人员则扮演起母亲的角色,满足患儿生活和心理需要。因此,ICU护理人员应加强儿童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到按需施护。对于不能用语言交流的患儿,护士应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慈爱的眼神来传达对他们的关爱。对于哭闹不合作的小患儿,可用手轻抚其额头,也可讲故事、哼唱摇篮曲等诱导入睡。
2.4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1)向家长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性、饮食爱好、性格特征等;2)允许患儿将自己熟悉的物品带入监护室:玩具,书,餐具等。做好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3)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不断改进ICU的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了因躁动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人机对抗、管路脱出等情况,就医依从性明显增高。无1例患儿因反抗行为延误治疗,镇静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家长的满意率明显上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甘兰君,梅祖懿,林菊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2-35.转贴于
关于ICU环境对先心病术后患儿康复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