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是发病率高,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笔者自拟蠲痛汤治疗慢性胃炎6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于下。
1 临床资料
6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48例、 21—30岁12例、31—40岁19例、41—50岁24例、51—60岁4例、61—83岁3例。病程1个月至10年,临床表现为上腹中部胀痛、嗳气、纳差、食后胃脘部饱胀尤甚,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疾患。
2 治疗方法
蠲痛汤基本方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8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广木香10克、延胡索12克、煅瓦楞15克、白术12克、砂仁另包后下6克、甘草5克,每天一剂水煎服,每次100毫升,1月为1疗程。加减:倦怠乏力加党参;泛吐酸水加海螵蛸;食后胃脘胀痛加山楂、建曲;口苦口腻,白芍易赤芍,去广木香加藿香、黄连;泛吐清水加毕拨;胃脘刺痛,加法罗海、五灵脂;舌红苔少,去厚朴、广木香、陈皮加太子参、石斛、麦冬;舌苔白腻,去白芍、白术加苍术、白豆蔻。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标准。近期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返流消失。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2)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有效:(1)主要症状明显减轻。(2)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 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 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
3.2 治疗结果
近期治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其中1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3%。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2岁,2009年10月6日初诊。患者有胃脘痛病史6年,近期因家中琐事,情志抑郁,发作频繁,上腹部胀痛,嗳气,餐后更为明显,不思饮食,睡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1月前作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服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胃气滞,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蠲痛汤加山楂、建曲;服药6天后,上腹部胀痛症状好转,胃纳增加,但感倦怠乏力,前方枳实改为枳壳,去厚朴加党参,再服1周,乏力症状明显好转,再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服药调治1月余,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达到近期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本病以肝胃气滞常见,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血证论》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由此可见,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脾胃的升降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本方以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枳实行气宽中,白芍柔肝止痛,陈皮、广木香理气和中,厚朴理气除胀,白术茯苓健脾补中,延胡索、煅瓦楞散结止痛,砂仁温胃行气,甘草调和诸药。据现代药理研究: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既古方四逆散,能加快胃肠运动,防止胃肠功能障碍,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上述诸药合用,使肝之气机调畅,脾胃功能恢复,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于蠲痛汤治疗慢性胃炎62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