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摘要】 老年患者静脉条件比较差,再加上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常规采用手背远端浅静脉向心穿刺方法容易失败。为提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我们急诊病区对62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常规手背远端浅静脉穿刺法与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对比,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取得临床输液的满意效果。
【关键词】 逆行穿刺 手背远端浅静脉 静脉输液 老年人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静脉穿刺是每一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穿刺方法不当,会影响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就不能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的应用,而且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根据血管保护的原则,依次由远端到近端向心性选择血管进行穿刺,所以手背静脉是静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位,并且手背静脉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少等优点,作为穿刺点最容易被患者接受。我院急诊病区住院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病程长,而且大多数为反复住院,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许多患者手背浅静脉已经硬化、萎缩,静脉条件差,容易穿刺失败,但其中大部分患者在近手掌指关节处仍存在一些比较充盈的短小、弯曲的血管。在穿刺这些血管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逆行穿刺比常规穿刺易于固定,存在很多优点,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病区住院病人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68岁,随机分为两组,由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随机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各31例,均选择近手掌指关节的血管,采用7号针头,4条胶布固定,一组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进行输液,另一组用逆行静脉穿刺法进行输液,并且详细登记输液过程。
1.2 穿刺方法 试验组穿刺前准备同常规输液法,穿刺时护师与患者同向,绷紧患者皮肤及血管穿刺近心端的皮肤,由穿刺点进针,顺血管远心端潜行见回血一般即可[1]。固定法同常规静脉穿刺固定法。对照组穿刺前常规准备,穿刺时护师与患者向对,绷紧患者皮肤及血管穿刺远心端的皮肤,由穿刺点进针,见回血顺血管近心端平行稍许,输液贴固定。
2 结果
观察输液时间为4小时,用两种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未见显著差别,但由于渗液(常规法8例,逆行法1例)及由于针头斜面贴住血管壁,液流不畅(常规法6例,逆行法1例)所造成的静脉输液故障率却有很大差别。
3 讨论
用常规法进行静脉穿刺,针柄多固定于患者掌指关节处或手指上方,这样,患者手部必须保持伸直不动状态,时间久了,带来患者的体位不便,易疲劳。如果病人稍不小心,极易使针头穿破血管,药液渗入组织,造成渗液;或是使针头斜面贴住血管壁,造成液流不畅甚至不滴。这些故障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为病人带来了身体及心理极大的痛苦。用逆行法进行静脉穿刺,针柄固定于患者手背上,不影响病人手部的活动,不仅减少了输液故障的发生,也使病人感觉舒适,同时也客观地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为人的肢体末梢不存在静脉瓣,所以逆行穿刺输液所输药液仍可以随血液循环顺利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以达到输液治疗的效果。经过临床实践,发现逆行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静滴速度差异无显著性。局部皮肤穿刺点周围无明显异常,患者未诉身体特殊不适。由于输液系统的压力差比周围静脉的压力高,所以逆行穿刺对输液速度的影响不明显。而且经过临床实践证实即使在静滴人血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脂肪乳等液体时,滴速也无明显减慢。综上所述,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 并非高难度技术操作,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促进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邵桂敏,杨建美.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3.转贴于
浅议逆行手背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