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708 日期:2025-06-20 来源:论文网
鼻窦炎(rhino sinusits)是鼻窦粘膜的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所以也称为鼻—鼻窦炎,发病率8%—15%左右,是鼻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耳鼻喉基层临床近年使用鼻内窥镜检查发现一部分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感觉头痛,嗅觉下降,黄色粘涕,伴发鼻窦炎。近3年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引导下射频消融肥大的下甲粘膜,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配合药物,治疗鼻窦炎。
  【双下鼻甲部分粘膜射频消融术】双侧鼻腔内粘膜表麻20分钟后,鼻内窥镜引导将射频探头先后作用于双侧下鼻甲肥厚的粘膜处,直至粘膜发白为止。双侧下鼻甲粘膜下各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液0.5m。棉片止血。5分钟后取出。
  【射频】(radio frequency)是利用频谱范围在0.5MHZ—100 MHZ之间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内生热效应(60-80℃)。使组织蛋白凝固,萎缩,脱落或消失,从而使增生性病变组织缩小或消除增生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周围组织损失小;由于电流不直接流经组织,组织发热少,治疗温度低;通过分子间的分离,使组织定点消融。
  1 鼻内镜手术后检查处理
  术后2天始,隔日1次。术后半个月,每周1次至术后1个月。鼻内镜引导下,清理鼻腔。取出坏死脱落粘膜及纤维蛋白渗出膜。鼻内镜下吸除中鼻道内分泌物。保持鼻道通畅。
  鼻腔冲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鼻腔冲洗可以缩短病程及提高药物疗效。鼻及鼻窦粘膜的炎症水肿,粘膜间的相互接触导致了粘膜鼻及鼻窦粘液纤毛传输功能,是保守治疗慢性鼻窦炎较有效的措施。我科多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或中药汤剂冲洗促进鼻腔粘膜恢复功能。
  2 慢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
  2.1局部糖皮质激素 变态反应因素在鼻窦炎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它所造成的粘膜水肿可以导致窦口和引流通道受阻、局部组织缺氧、纤毛活动减弱,为病原菌定植提供了基础环境,促进了粘膜炎症的恶性循环。鉴于局部糖皮质激素强大的抗炎、抗水肿作用及在炎症各个阶段都发挥效应,已成为鼻腔和鼻窦粘膜炎症的第一线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同时使用,可缩短病程和延长第二次发作周期,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至少应该维持3—6个月以上。
  2.2粘液促排剂 鼻粘液纤毛消除功能对保证鼻窦引流和排除鼻腔异物有明显作用,在鼻炎、鼻窦炎发病中有重要意义。粘液促排剂作用为调整粘液、纤毛运输系统中粘液毯胶层比例,加强纤毛摆动,改善粘液纤毛运输系统功能,促进窦腔内分泌排出,提高疗效。    2.3抗生素 慢性鼻窦炎是由所中因素引起的,回顾过去的文献可以发现解剖学异常与慢性鼻窦炎有相关性,此外还包括环境的污染、囊性纤维化。粘膜纤毛运动障碍。免疫缺陷。胃食管反流以及鼻腔内的真菌感染等因素。其中感染时慢性鼻窦炎的首要致病原因,抗生素一直是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最近一种的新的观点认为,慢性鼻窦炎是一种细菌生物膜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主要是针对慢性鼻窦炎急性期由生物膜释放的浮游细菌有效,故慢性鼻窦炎应用抗生素方可奏效。抗生素的应用时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方法,在选用抗生素疗法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可能致病菌,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抗生素的药理学特性。引起慢性鼻窦炎的常见菌类杆菌属以及菱形杆菌属已经被证明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有60%抗酸杆菌和全部的分支杆菌所释放的β-内酰胺对阿莫西林产生了耐药性,如果一定要使用阿莫西林,就必须提高使用剂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合理抗生素是林可霉素,因为它对厌氧菌有非常强的杀灭作用,同时对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超过90%的对新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林可霉素敏感。选用抗生素,最好的原则是依据鼻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而定。我科常用克林霉素,甲磺酸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2.4减充血剂的应用 术后1周内,清理鼻腔后减充血剂,可以减轻鼻腔粘膜及粘膜下组织间质水肿,改善引流。
  在基层医院,没有鼻窦CT导航,只在鼻内镜引导下开展鼻腔手术,消融肥大的下鼻甲粘膜,使鼻道窦口复合体通畅。术后配合用药,以改善鼻窦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同级医院中,既保证了手术安全,又达到了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国际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10:5.
[2]孔维佳.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