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护士对针刺伤后的认识及调查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258 日期:2025-06-16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作者:曹慧芳 梁海兰 崔晓青

  职业性暴露是近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另有文献披露: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流行率也在上升[2]。国外也有文献指出:由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医疗领域颇受重视的问题,针刺伤可以引发多种传染病。所以,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更易发生针刺伤,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以期为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在护士、医生、医技人员及后勤人员中,由于护士接触医疗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等的机会多,被针刺伤的人数是最高的。因此,防范护士针刺伤已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而年轻护士由于年龄小、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时紧张等,使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比高年资护士更高[3]。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CCU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她们在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针刺伤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87份,问卷回收率为96.7%,经对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发现,问卷的有效率为100%。总共调查87人,平均年龄为(29.2±5.2)岁,平均工龄为(8.7±5.8)年,卡方值为10.431,P值为0.005﹤0.01。
  2.2 针刺伤发生率和影响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其中发生1~2次的为32.2%,发生3~5次的为28.7%,发生5次以上的为31.1%。
  3 讨论
  3.1 对策
  3.1.1 护理人员要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 较多的刺伤是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时受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习惯,才能在工作繁忙时仍按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这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身边的危险因素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现随着更多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由于针刺伤而感染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己引起重视,相信在今后的几年会引起更多的医学专家的关注。希望广大的护理同行们在这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最大可能的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保护自己及同行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群众服务。
  3.1.2 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 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均被视为HB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染源,要采取防护措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应戴手套,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传至医务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的静脉注射装置。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患者床旁,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锐器收集器装2/3即停止使用。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熟悉预防针刺伤的统一操作规程。了解发生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要保持镇静,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暴露于HBV应在24h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锐利器具刺伤关系到护士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预防意识,营造和谐环境,规范操作行为,强调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熟练掌握锐利器具的开启、操作、回收等技术,避免锐器刺伤的发生。临床护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    3.2 刺伤的职业防护
  朱秋群[4]指出,在护基教学中加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已刻不容缓,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于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护生来说不仅是启蒙教育也是培养防护意识的重要方式,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大多数卫生院校缺乏职业防护教育课程[5],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81.6%的护士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这再次印证了上述文献的报道,这样的现状值得卫生院校的领导反思,课程改革似乎已不可避免,同时,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医院对于护士的职前教育非常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的教育漏洞。
  调查结果还显示: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上报率也仅有24.1%,这不仅凸显了职业防护教育的严重缺乏,同时也反映了医院针刺伤上报流程的不足,引起了上报率的低下,本研究中有51.2%的护士认为“即使上报了也没用”,这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改善上报流程,优化后续处理,只有这样才会鼓励更多的护士上报针刺伤。
  3.3 针刺伤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
  有文献指出:91.69%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担忧和恐惧,她们均希望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并给予落实到位的政策[6],本研究中有77.0%的护士表示发生针刺伤后对心理有影响,与文献所述差异不大,这样的结果再次证明了针刺伤的危害,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关心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应给予支持和有力处理措施,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创造良好的工作心境。
  4 小结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感染的机会,而受伤后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是害怕且消极无奈。所以我们呼吁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为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医务人员应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认识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和寻找受伤后的心理支持,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 考 文 献
[1]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7.
[2]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2007,5:90-92.
[3]刘芙芸.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206-207.
[4]朱秋群.在护基教学中加强针刺伤教育的思考.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42-543.
[5]李焕,朱秋群,周金娜.护生针刺伤自我防护研究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71-73.
[6]蒋葡清.针刺伤对护士的身心影响的分析及其对策.中国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075-107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