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鼻内镜手术在鼻科的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替代传统手术。鼻内窥镜视角广阔,视线可以折射,可彻底清除窦内隐蔽部位的病变,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的结构,将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来治愈疾病。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高达80%~90%。 鼻内窥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深受患者欢迎。护理人员在新的治疗技术方面,护理娴熟,心理护理深入,责任心强,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8例,男104例,女64例,年龄12~68岁,住院时间5~10d,出院后要求定期进行鼻腔清理。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针对患者的恐惧、不习惯、陌生等护理问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入院时向他们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相关制度等,解除他们因环境陌生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可以从手术目的、意义、安全性、手术配合等方面进行宣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也就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初步的认识。还可以请有此经历的患者现身讲解,使人易懂、易接受,可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操作、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1.2 术前准备 ①清洁鼻腔。为避免鼻毛妨碍手术及污染手术器械,手术前当日为患者剪除鼻毛并冲洗鼻腔; ②清洁口腔,术前及术后用多贝尔氏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内细菌侵袭鼻腔,预防术后感染; ③指导患者手术配合,教会其术后由于呼吸模式的改变,致口腔粘膜干燥,创面痛等情况的预防措施,如保持病室湿度70% ,或用湿纱布敷盖口唇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局麻者予半卧位,全麻者予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引流及减轻鼻部疼痛和额部胀痛。鼻内镜手术患者由于鼻腔填塞致通气不畅,需用口呼吸,为防止口唇干裂,要经常不断湿润口腔,并鼓励多饮水。全麻术后6h后和局麻术后予冷流质饮食,第2天可给予半流质软食,注意营养供给,勤动员患者进食一些流体食物。
2.2.2 心理护理 术后由于鼻腔纱条填塞压迫,可引起鼻部肿胀、疼痛,双眼结膜充血、流泪,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纱条填塞的必要性,待纱条取出后症状即可逐渐消失。必要时予鼻部冷敷及按医嘱使用止痛剂和镇静剂。
2.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观察渗出液的量、性状,有高血压病史者,密切观察血压的同时,遵医嘱按时予降压药,观察有无鼻出血、眶内及颅内并发症。若患者渗血较多,从口中吐出大量鲜血,表明有活动性出血,协助医生行鼻腔重新填塞。眶内并发症主要为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症状为流泪、结膜水肿、眶周淤血、复视、视物模糊,甚至一性失明;颅内并发症主要为脑有液漏,表现为填塞纱条取出后,从前鼻持续不断流出清水样涕。本组病例中未出现眶内及颅内并发症。
3 出院宣教
鼻内镜手术仅为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开始阶段,是消除病变、彻底治愈鼻窦炎的关键阶段。而术后的综合治疗和随访则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术后定期内镜下复查及清除术腔肉芽、血痂、囊泡组织及分泌物,及时解除鼻腔粘连,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嘱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包括口服药、滴鼻、鼻腔冲洗1~2次/d,连续2~3个月,鼻内镜检查当天避免冲洗鼻腔,以免出血。喷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防止息肉复发,减轻水肿,加速创面恢复。3个月内勿用力擤鼻或用其它物体刺激鼻腔。鼻腔应用油剂,如复方薄荷油等,可软化结痂,并利于其排出。因鼻内窥镜手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需3~6个月,所以要求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第3~6个月每月复查1次,以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有无息肉复发,及时清理,以保证术后的良好效果。出院后应戒烟酒,平时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防止鼻腔疾病复发。患者出院后应每日进行鼻腔自我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
4 体会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达到痊愈或好转,这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熟练和正确地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才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浅议对行经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特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