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评价我院门诊输液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为针对儿童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达36.4%;抗菌药物联用率为12.3%;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类抗菌药物。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虽然应用率基本正常,但存在使用指征过宽现象,需加强制度管理建设,重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的水平。
【关键词】门诊输液处方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目前我国医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物,即使在儿科门诊也不例外,其应用涉及我院各个科室,正确、合理应用是提高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关键。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是郴州地区唯一的三甲儿童医疗保健机构,主要担负儿童内科、外科和儿童保健等医疗业务,拥有病床300张,年出院患儿1万余人次。对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联用情况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还可为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的门诊处方,共计38050张,就抗菌药物处方数、种类、应用率及每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应用率、二联与二联以上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616张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在全部3805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的36.4%。抽取抗菌药物处方共5013张进行分析。使用频数前6位抗菌药物用药中&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5种。抗菌药物二联应用率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12.3%。
2.2 抗菌药物应用频率
表1 输液处方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排序
排序 药品种类 使用频数 出现频率(%)
1 第二代头孢 883 17.61
2 第三代头孢 863 17.22
3 第一代头孢 676 13.48
4 大环内酯类 456 9.10
5 半合成青霉素类 385 7.68
6 青霉素类 23 1 4.61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其临床应用也极为普遍。在世界上各个地方,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都非常严重,不仅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不良后果,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耐药菌株的感染与传播。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直是科学研究与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用药方案不合理
使用头孢菌素药物间隔时间不当,即每天使用1次。头孢菌素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作用与药物在体内大于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相关,主要评价参考系数为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当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IC的4倍时,其杀菌效果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增加血药浓度,杀菌效应也不增加,此时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T)长短有关,血和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MIC值时细菌可迅速生长繁殖。其用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每次大剂量给药,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即日剂量分3~4次给药。
3.2 用药指征过宽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病毒引起,如无并发症一般5~7日即可痊愈,对症治疗、多饮水及注意休息即可,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
3.3 药物联用不合理
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前者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快速抑菌剂;二者合用,后者抑制细菌生长,使前者的作用可能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拮抗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此沿有争议,认为如需联合用药,在给药顺序上应先给杀菌剂,间隔一段时间后给抑菌剂,可避免拮抗作用的发生。
3.4 溶媒选择不恰当
阿奇霉素+10%葡萄糖注射液:《中国药典》规定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临床上所用葡萄糖注射液为防变色,其pH常调在3.8~4.0),阿奇霉素的最佳溶媒pH为4.5~6.5[2],如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将会析出沉淀。
3.5 抗菌药与激素类药联合
抗菌药与激素类药联合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药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比较广泛,激素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且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活动或扩散。儿科门诊患者大多为一般感染,不宜应用此类药物。
3.6 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物混合输注
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pH改变、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等一系列变化。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尽量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调查中见有炎琥宁与氯化钾注射液混合输液,炎琥宁不宜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稀释,以免发生盐析而刺激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不宜加入氯化钾合并使用。
3.7 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多重耐药的增加[4-9]。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一项涉及医疗、护理、药剂、管理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建议医院成立由相关部门及人员组成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制定合理用药指南,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专题讲座,强化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方案,改变不良用药习惯,以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唐玉梅,陈解语,陈晓宇,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
[2]苗健伟,牛诚,万杰.抗感染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J].中国药物使用与监测,2006,3(5):36.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39.
[4]张万智.9819 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86.
[5]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9-21.
[6]王其柱,徐穆民.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3.
[7]刘銮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6.
[8]王智颖,徐雪荣.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3-144.
[9]查勇,赵燕,覃正碧.我国基本药物的地位与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5-96.
我院门诊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